和方叔载读小集

江城留滞两经年,强把诗篇拟昔贤。

岂有高歌翻白雪,祇凭短句问青天。

优人献伎徒供笑,丑妇添装岂解妍。

君欲学诗须学古,不应读此向窗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在江城停留了两年多,勉强尝试写诗模仿古代贤人。
哪里会有高声歌唱如同白雪般高雅,只能凭借简短的句子向天空发问。
艺人们表演只是为了取笑,丑陋的女人打扮也无法显出美丽。
你若想学诗,应当学习古人的风格,而不是对着窗户读这些。

注释

江城:指某个城市,这里可能特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留滞:停留,滞留。
昔贤:古代的贤能诗人。
岂有:哪里有,表示否定。
白雪:比喻高雅的诗歌。
祇凭:只凭借。
青天:天空,象征无尽的思考空间。
优人:艺人,表演者。
丑妇:比喻拙劣的模仿者。
妍:美丽,这里指诗歌的优美。
须:必须,应该。
不应:不应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名为《和方叔载读小集》。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古诗之美的赞颂的诗歌。

诗中的“江城留滞两经年”表达了诗人因某些原因在一个地方停留了很长时间,可能是因为仕途不顺或者其他个人原因。这种停滞感也常见于古代文人身上,他们往往通过写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强把诗篇拟昔贤”则显示出诗人的雄心壮志,即便在困顿之中,他仍然想要效仿古代的贤士,把握住自己手中的笔,创作出能够传颂后世的诗篇。这里所谓的“昔贤”,指的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们不仅有才能,还有品德。

接下来的“岂有高歌翻白雪”一句,是对古人李白《将进酒》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迈情怀的呼应。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想要像古代伟大的诗人那样,通过自己的创作来激扬文字,使之如同翻飞的雪花一般纯洁而又壮丽。

“祇凭短句问青天”则是诗人对现实中无法实现自己理想的无奈和苦恼,虽然只有短小的诗句,但依然向着那广阔的天空发出了自己的疑问和探寻。这里的“青天”不仅是自然界的蓝天,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自由与理想。

中间两句“优人献伎徒供笑,丑妇添装岂解妍”,可能在表达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讽刺。这里的“优人”和“丑妇”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或形象,他们的行为不仅没有达到美好的标准,反而成为他人的笑柄。

最后两句“君欲学诗须学古,不应读此向窗前”,则是对后来者的一种劝诫。诗人提倡学习古代的诗歌,而不是追随时下的流行之作。他认为,若想真正掌握诗歌之美,就必须深入研究和领悟古人的作品,不应只停留在表面上的模仿。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一种情感与理念的交织,是诗人个人才华与时代局限之间斗争的一次展现。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和王夷仲至日有感

葭灰管里气初浮,阳长阴消不自谋。

吾道穷耶当复泰,此身老矣不禁愁。

得闲正好寻诗社,乘兴何妨上钓舟。

拟待梅开同胜赏,且宽归兴少迟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王夷仲雪中见贻

岁晚端居寂寞滨,雪花零乱更愁人。

捲帘已觉青山老,入座仍添白发新。

写景自怜佳句少,论交还喜宿心亲。

来诗况复清如雪,想见吟成泣鬼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王夷仲韵

洒落胸襟有古风,日临清泚面巃嵷。

不堪世路千重险,直与溪流万折东。

刮眼相看言有味,倾怀一笑兴无穷。

何时同访连樯老,快意觥船一棹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王夷仲韵

故人声气合,交契久弥深。

不弃荒村陋,来分古木阴。

意倾陈笃论,兴发出高吟。

岂料逃空谷,犹闻正始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