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乱石田中寄孤本,亭亭不住凌虚引。
欲以袈裟拂著来,一边碧玉无轻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寺院前的独竹之下,陷入沉思之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乱石田中寄孤本,亭亭不住凌虚引",这里“乱石”与“亭亭”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凉、静谧的氛围。诗人将自己比作那寄生在乱石间的孤本植物,隐喻自己的生命状态,而“亭亭”则可能指的是寺院中的某个亭子或是僧人的住所,这里不仅表达了僧人的居所,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凌驾尘世之上的精神追求。
"欲以袈裟拂著来,一边碧玉无轻粉",“袈裟”是佛教僧侣穿着的衣物,这里用它来比喻诗人想要触摸那竹子的意愿。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贞不屈、清高脱俗,而“碧玉无轻粉”则形容竹子的颜色和质地,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也反映了僧人的清心寡欲。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环境与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僧侣那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的理解和赞美。
不详
夷女采山蕉,缉纱浸江水。
野花满髻妆色新,闲歌欸乃深峡里。
欸乃知从何处生,当时泣舜肠断声。
翠华寂寞婵娟没,野筱空馀红泪情。
青烟冥冥覆杉桂,崖壁凌天风雨细。
昔人幽恨此地遗,绿芳红艳含怨姿。
清猿未尽鼯鼠切,泪水流到湘妃祠。
北人莫作潇湘游,九疑云入苍梧愁。
入巷萧条起悲绪,儿女犹居旧贫处。
尘满空床屋见天,独作驴鸣一声去。
兰蕙芬香见玉姿,路傍花笑景迟迟。
苧萝山下无穷意,并在三乡惜别时。
玉堂帘外独迟迟,明月初沈勘契时。
闲听景阳钟尽后,两莺飞上万年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