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文学家王守仁所作,名为《归途有僧自望华亭来迎且请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归途中偶遇僧人的情景,以及僧人邀请诗人前往其住处的经过。
首句“方自华峰下”,诗人刚从华峰脚下出发,暗示着旅程的开始。接着,“何劳更望华”则表达了诗人对再次见到华峰的期待与满足感,似乎在说,已经见过华峰,无需再特意去寻找它。
“山僧援故事,要我到渠家”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僧人的热情与周到。山僧援引前人的故事,邀请诗人到他的住处,显示出僧人不仅好客,还懂得运用传统文化中的礼节来招待客人。
“自谓游已至,那知望转佳”这两句,诗人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旅程中意外惊喜的感慨。原本以为旅程已经到达终点,但遇见僧人后,心情反而更加愉悦,这种转变体现了旅行中的意外之喜和心灵的触动。
最后,“正如酣醉后,醒酒却须茶”以饮酒后的醒酒过程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如同饮酒后需要茶来解酒一样,诗人经历了旅途的疲惫与兴奋之后,此刻的心灵需要宁静与平和,而僧人的邀请正好给予了他这样的体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行中的偶然相遇带来的美好情感,以及人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中的心灵感受。王守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将旅途中的小插曲转化为富有哲理的诗歌,体现了他对生活、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