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岩登琴台

参差莲宇逐飞埃,断础荒基夕照开。

青草欲埋山下路,白头曾及劫前来。

五湖对酒真如掌,千载鸣琴尚有台。

乔木蔽空回首尽,老僧犹自护松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灵岩山,登上琴台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首联“参差莲宇逐飞埃,断础荒基夕照开”以动态的景象开篇,莲宇随着尘埃飘动,断壁残垣在夕阳的照射下展现出一种苍凉之美。颔联“青草欲埋山下路,白头曾及劫前来”则通过自然界的变迁,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青草即将覆盖山路,仿佛预示着过往的痕迹将被遗忘,而“白头曾及劫前来”则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颈联“五湖对酒真如掌,千载鸣琴尚有台”转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画面,五湖之上对饮如同掌中,千年古琴的回响依旧在台上回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的深深感慨。尾联“乔木蔽空回首尽,老僧犹自护松栽”以乔木遮天蔽日,老僧守护松树的场景收尾,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寓意着对传统与自然的尊重与保护。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骤雨

殷雷破柱蛰龙惊,万点飞涛木叶鸣。

何处长风吹海立,一时行潦看渠成。

不愁泾渚迷牛马,愿泻天河洗甲兵。

秋到江南今几日,玉兰堂下待凉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金陵客怀(其一)

当户寒蛩泣露莎,盆池疏雨战衰荷。

飘零魂梦惊初定,羁旅秋光得最多。

江上诗情传警报,樽前壮志说登科。

帝京烂漫江山在,满目西风抚剑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金陵客怀(其二)

青衫潦倒发垂肩,一举明经二十年。

老大未忘馀业在,追随刚为后生怜。

槐花十日金陵雨,桂子三秋玉露天。

壮志乡心两无着,夜呼儿子话灯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登观音阁

绀殿彤楼凌紫烟,危栏飞磴抚苍渊。

阴崖直下千寻铁,秋水平吞万里天。

身世波涛舟楫外,乾坤胜概酒樽前。

解衾恨不中宵住,白鹭洲南月正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