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杭州宿三潭晓起望湖

照眼西湖今始过,晓钟真奈不眠何。

断虹带雨生初日,森柳排山覆晚荷。

浅水蓬莱行再见,两堤菱芡已无多。

平时梦想江山处,不独伤心唤渡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如今我初次来到这美丽的西湖边,清晨的钟声却让我难以入眠。
雨后初升的太阳映照着一道断虹,茂密的柳树环绕着山峦,覆盖在傍晚的荷花上。
我在浅水区仿佛又见到了仙境般的蓬莱,湖边的两边堤岸上的菱角和芡实已经所剩无几。
平日里我常常梦想在这如画江山中游历,此刻更觉心痛,只能独自呼唤渡船过河。

注释

照眼:眼前亮丽。
西湖:杭州西湖。
晓钟:清晨的钟声。
断虹:彩虹的一部分。
森柳:密集的柳树。
覆:覆盖。
晚荷:傍晚的荷花。
浅水蓬莱:想象中的仙境。
行再见:再次见到。
两堤:湖边的堤岸。
菱芡:菱角和芡实。
平时:平时。
梦想江山:向往的美景。
伤心:心痛。
唤渡河:呼唤渡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到杭州,宿于三潭,在清晨醒来后仰望西湖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新环境的初步感受和情感体验。

“照眼西湖今始过,晓钟真奈不眠何。”这两句点明时间是在清晨,西湖的美景如同朝露般展现在诗人的眼前,而早晨的钟声似乎在询问诗人为何难以入睡。这里暗示了诗人对新环境的好奇和兴奋心情。

“断虹带雨生初日,森柳排山覆晚荷。”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画面:彩虹在雨后初现,而森密的柳树如同屏障般守护着山峦,晚上的荷花则被山影所覆盖。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精细刻画,展示了诗人对于周遭环境的观察和感受。

“浅水蓬莱行再见,两堤菱芡已无多。”这两句中,“浅水蓬莱”指的是西湖中的一个岛屿,这里比喻为仙境。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美好景致的重逢之喜,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因为“菱芡已无多”意味着美好的时光和景色终究是有限的。

“平时梦想江山处,不独伤心唤渡河。”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中的生活场所的向往,虽说此刻身临其境,但内心仍旧有淡淡的忧愁和对过往的回忆。这里“唤渡河”可能是指诗人在思念家乡或过去某个地方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外来者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不舍。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客居他乡的孤独与哀愁。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木围三寺影,川合两江波。

形式: 押[歌]韵

一萼红.夜闻南妇哭北夫

拥孤衾,正朔风凄紧,毡帐夜生寒。

春梦无凭,秋期又误,迢递烟水云山。

断肠处、黄茅瘴雨,恨骢马、憔悴只空还。

揉翠盟孤,啼红怨切,暗老朱颜。

堪叹扬州十里,甚倡条冶叶,不省春残。

蔡琰悲笳,昭君怨曲,何预当日悲欢。

谩赢得、西邻倦客,空惆怅、今古上眉端。

梦破梅花,角声又报春阑。

形式: 词牌: 一萼红

凤栖梧.舞酒妓

一剪晴波娇欲溜。绿怨红愁,长为春风瘦。

舞罢金杯眉黛皱。背人倦倚晴窗绣。

脸晕潮生微带酒。催唱新词,不应频摇手。

闲把琵琶调未就。羞郎却又垂红袖。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齐天乐.严县尹度上和李观我韵

瑞麟香软飞瑶席,吟仙笑陪欢宴。

桐影吹香,梅阴弄碧,一味微凉堪荐。停杯缓劝。

记罗帕求诗,琵琶遮面。

十载扬州,梦回前事楚云远。

人生总是逆旅,但相逢一笑,如此何限。

采石宫袍,沈香醉笔,何似轻衫小扇。流年暗换。

甚新雨情怀,故园心眼。明日西江,斜阳帆影转。

形式: 词牌: 齐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