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黜邪诏

天诏丁宁逐佞柔,不须请剑复持矛。

平生邪胆君前落,后世污名纸上留。

宝鉴乍开消魍魅,正声才作罢离兜。

便为菹醢何嗟及,贪得浮荣似食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读黜邪诏》是宋代诗人吕陶所作,通过“天诏丁宁逐佞柔”一句,开篇即点明了主旨——朝廷对奸佞之人的严厉斥责与清除。整首诗以议论为主,寓言于理,表达了诗人对于正直与邪恶、荣誉与贪婪之间深刻思考。

“不须请剑复持矛”,诗人认为,治理国家、清除邪恶,并不需要诉诸武力,而是需要智慧和策略。这句暗示了政治斗争中,有时智谋比暴力更为重要。

“平生邪胆君前落”,意味着那些曾经心怀邪念、胆大妄为的人,在君主面前最终会显露其真容,表明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宝鉴乍开消魍魅”,“宝鉴”比喻公正无私的法律或道德准则,它能揭露隐藏的邪恶力量(魍魅),消除它们的影响。这句强调了道德与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正声才作罢离兜”,“正声”指的是正直的声音或行为,而“离兜”则可能象征着邪恶势力的巢穴。这句话表达的是,当正直的声音响起时,邪恶势力就会被驱散。

“便为菹醢何嗟及,贪得浮荣似食钩。”最后两句,诗人以形象的比喻,指出那些为了短暂的荣誉而不择手段的人,最终会像吞食鱼钩的鱼一样,陷入困境,无法自拔。这里不仅揭示了贪婪的恶果,也警示人们要警惕眼前的利益诱惑,保持内心的清明与正直。

综上所述,《读黜邪诏》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正邪、荣辱、智慧与力量等主题的独到见解,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理想政治和社会秩序的追求。

收录诗词(409)

吕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晚倚南楼

野情无限物无穷,一凭危楼又晚空。

过雨郊原浑积翠,送春亭榭尚馀红。

烟光已属绡图上,湖影初归宝鉴中。

飞鸟潜鱼应自得,倚栏小憩豁双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张颖达屯田

西风猎猎马骎骎,极目归途寄静吟。

美玉自藏圭璧用,寒松偏有雪霜心。

皆知旧德淹郎署,合宠耆儒镇士林。

势利竞驰孤介少,为怀清谊动离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寄治之少卿

荣路层层满眼开,家山在望懒徘徊。

霜侵客鬓须归去,尘拂朝冠是傥来。

一棹绿波游不厌,三竿红日梦初回。

更闻觞咏同幽趣,应少閒人可预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张静之少卿东归

礼寺居卿宠搢绅,若求清议尚沈沦。

三千里外甘投足,四十年前已化鳞。

何必万钟如己欲,好将一笑寓天真。

当时共献藏珠赋,寿考康宁有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