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吉津出塞

生别妻孥出塞门,严城哀角动黄昏。

文章自昔憎时命,痛哭终当感至尊。

汉吏多持廷尉法,中朝谁举鲍生幡?

此行渐入龙庭去,不用投诗吊屈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送李吉津出塞》是明末清初诗人梁清标的佳作,以送别友人出塞为主题,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首联“生别妻孥出塞门,严城哀角动黄昏”,描绘了友人离别家人,踏上出塞征程的场景。生离死别的痛苦与不舍,通过“妻孥”、“出塞门”、“严城哀角”等意象,渲染得淋漓尽致。黄昏时分,城头响起的哀角声,更添了几分悲凉与凄美,将离别的氛围推向高潮。

颔联“文章自昔憎时命,痛哭终当感至尊”,表达了对友人文才遭际不公的感慨。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往往命运多舛,才华横溢却难以施展。友人的痛哭,是对不公平命运的抗争,也是对上天的呼唤与祈求,希望能够得到理解与关注。

颈联“汉吏多持廷尉法,中朝谁举鲍生幡?”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与不公。汉吏们遵循着严苛的法律,而真正能为贤士举荐、主持正义的人却寥寥无几。这里借用鲍生(鲍叔牙)的故事,表达了对公正与贤能之士缺失的忧虑。

尾联“此行渐入龙庭去,不用投诗吊屈原。”预祝友人此行顺利,不必像屈原那样在困境中寻求解脱。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悲剧命运象征着文人士子在政治黑暗中的无奈与抗争。诗人以此鼓励友人,希望他能在新的环境中有所作为,不必陷入屈原那样的绝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出塞的送别,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时代与命运的感慨,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407)

梁清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张伯珩同年按蜀

衔命西行白简寒,儒臣初著惠文冠。

蚕丛惟有青磷起,伏莽当如赤子看。

按部诸侯争负弩,洗兵三峡见安澜。

兹行雨露沾殊俗,无复兴歌《蜀道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包孝肃祠

孝肃祠堂剑佩闲,香花墩畔听潺湲。

严霜落后瞻遗像,浊水澄时见笑颜。

异代姓名童语习,中宵风雨鹤飞还。

古今此地无关节,白日孤城冷蜀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拜张许六王祠

名城蹀血共安危,道左飞尘剩古祠。

六矢当年知号令,千秋为万见旌旗。

江淮力障孤军日,睥睨风生苦战时。

每读昌黎书传后,伤心南八是男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蕉林书屋绝句

淡烟晴日满帘栊,春色依依上小红。

客为看花频载酒,海棠开否问东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