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山不见见东山,白鹭时时自往还。
为问天公几时雨,定因薄相故能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东山》。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
首句“南山不见见东山”,以“不见”与“见”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诗人视线从远处的南山转向近处的东山,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关注与欣赏。接着,“白鹭时时自往还”,描绘了一幅白鹭在水边自由飞翔、往来穿梭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为问天公几时雨,定因薄相故能悭。”这两句则通过设问的方式,将自然现象与人的主观感受联系起来。诗人询问天空何时会下雨,推测是因为自己地位卑微(“薄相”)才使得雨水吝啬(“悭”)。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也流露出诗人对命运的感慨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与感悟,以及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独到见解。
不详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鸦衔遗秉趁饥鹰,老牸时传唤犊声。
凡物有生皆有乐,不堪孤坐泪纵横。
宝炷芬敷散瑞烟,月移花影上栏杆。
角声又报梅花弄,只恐归时夜更寒。
老禅期客煮园蔬,少憩西邻日转初。
万白千红好时节,断魂空付两龙驹。
忆寻春色过何郎,西寺传来墨有香。
安得蒹葭真倚玉,再邀花影上回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