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题李凌洲为陈雨三画美人纨扇》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诗中描绘了对李凌洲所绘美人纨扇的赞美与思考。
首句“凌洲道人老曹掾”,以“凌洲”点出画家之名,以“老曹掾”暗示其高龄与深厚的艺术造诣。接着,“丘壑胸中千万变”描绘画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如同山川丘壑,变化万千。
“从来名士悦倾城,道人下笔开生面”两句,对比名士与画家,前者以美貌女子为悦,后者则以艺术创造为乐,展现出画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追求。
“肥环瘦燕是前身,石上含香想旧因”运用拟人手法,将画中人物比作前生的“肥环瘦燕”,并想象她们在石上含香,暗示画作中的女子形象与自然之美相融合,富有诗意。
“莫是汉宫同伴妒,昨宵谪贬落风尘?”通过设问,表达了对画中女子命运的关切与思考,似乎在探讨其背后的故事与寓意。
“陈子无端生艳羡,乞画蛾眉入纨扇”转而描述观者陈雨三的反应,他因画中女子的美丽而产生艳羡之情,希望将画作收入扇中,进一步强调了画作的魅力。
“祗爱空中见色身,岂真肉髅堪系恋?”通过对比空中与现实,表达了对画中形象与真实世界的看法,暗示画家作品超越了物质层面,触及心灵。
“自从小劫历沧桑,廿年自据一胡床”描述画家历经岁月变迁,仍坚守艺术创作,如同坐于胡床之上,静心观察世间百态。
“美眷如花间列屋,好龙竟似沈诸梁”以“美眷”比喻画中女子,如同花朵般美丽,而“好龙”则可能暗指画家对艺术的热爱,与古代传说中的沈诸梁(即龙)相类比。
“我正与君反比例,乞图作佛书揭谛”表达诗人与画家之间的共鸣,希望画家能绘制佛经中的“揭谛”(佛教咒语),体现对宗教与艺术的双重追求。
“忏除结习净尘根,寡过未能思强制”表明诗人对自己内心的反省与净化,以及对过失的反思,希望在艺术与生活中保持纯净。
“目中有色心中无,如君亦自非凡夫!”最后两句赞扬画家能够超越世俗的欲望,保持内心的纯净,成为非同凡响的人物。
整首诗通过对李凌洲所绘美人纨扇的赞美与思考,展现了对艺术、自然、人性及宗教的深刻洞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生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