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明月生长好,浮云薄渐遮。
悠悠照边塞,悄悄忆京华。
清动杯中物,高随海上查。
不眠瞻白兔,百过落乌纱。
这是一首描绘秋夜景象和怀念之情的诗。诗人通过对明月、浮云、边塞、京华等意象的刻画,表达了自己对于遥远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在季秋深夜难以入眠的心境。
首句“明月生长好”描绘出明亮而美好的月光,而紧接着“浮云薄渐遮”则写出了偶尔掠过的云朵轻轻地遮挡住这轮明月,营造了一种动静结合的夜晚氛围。
接下来的“悠悠照边塞”和“悄悄忆京华”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边塞以及京城生活的无限留恋。月光似乎穿越了千山万水,触及边疆的寂寞与荒凉,也唤起了诗人对京城温暖记忆的深深怀念。
“清动杯中物”和“高随海上查”则是诗人在夜宴中的感受。酒杯中的液体因月光而显得格外清澈,而心灵却如同飞鸟一般,高翔于无垠的海空之上,寻觅着某种精神上的寄托或思考。
最后,“不眠瞻白兔”和“百过落乌纱”描绘了诗人难以入睡的情形。夜深人静,只有那轮明月下的白兔星(即牵牛星)在空中闪烁,而时间的流逝则如同乌纱一般,一遍又一遍地落下,提醒着诗人的无尽思绪和时光的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意境。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
听歌惊白鬓,笑舞拓秋窗。
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
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
令弟尚为苍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
比来相国兼安蜀,归赴朝廷已入秦。
舍舟策马论兵地,拖玉腰金报主身。
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