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名为《又题<青灯课儿图>(其二)》,通过“丹青周昉妙通神”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代画家周昉艺术造诣的高度赞赏。周昉,唐代著名画家,以擅长描绘贵族妇女肖像和佛教壁画著称,其作品往往流露出细腻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技巧。
“笔里如传寸草春”,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周昉绘画技艺的神奇之处,仿佛在他的笔下,即便是最微小的生命,也能绽放出春天般的生机与活力。这种生动而富有生命力的表现手法,无疑是对周昉艺术魅力的极高评价。
接下来,“只是灯窗言在耳,可能画得出酸辛?”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周昉作品中情感深度的思考。这里的“灯窗言在耳”可能是指周昉在创作时,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故事,如同耳边低语般细腻而深刻。而“可能画得出酸辛?”则是对周昉是否能够将这些复杂而微妙的情感,通过绘画形式准确传达给观者的一种疑问与期待。这句话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周昉艺术成就的敬佩,也反映了对艺术作品能否真正触动人心、传递情感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周昉艺术成就的赞美与对作品情感深度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思考。它不仅赞扬了古代艺术家的卓越才能,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艺术作品情感表达与观众感受之间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