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老子庙应诏诗

虚无推驭辨,寥廓本乘霓。

三门临苦县,九井对灵溪。

盛丹须竹节,量药用刀圭。

石似临邛芋,芝如封禅泥。

毻毛新鹄小,盘根古树低。

野戍孤烟起,春山百鸟啼。

路有三千别,途经七圣迷。

唯当别关吏,直向流沙西。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庾信所作,名为《至老子庙应诏》。从诗的内容来看,庾信在描述他途经老子的庙宇时的一些景象和感受。

"虚无推驭辨,寥廓本乘霓。" 这两句表达了对道家哲学中“虚无”概念的理解,虚空无实,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诗人通过这些词汇来表现他对老子道德思想的尊崇。

"三门临苦县,九井对灵溪。" 这两句描写了庙宇所处的地理环境,三门可能是指庙前的三个入口,临近的是苦县;九井则可能是附近的自然景观,与灵溪相对。

"盛丹须竹节,量药用刀圭。" 这里描述了一种古代制药的场景,盛丹可能指的是某种药材的丰富,而量药用刀圭,则是当时计量药物的一种工具。

"石似临邛芋,芝如封禅泥。" 石头形状宛如古代的厨余(临邛芋),而芝草则好似用于封闭禅房门户的泥土。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比喻,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

"毻毛新鹄小,盘根古树低。" 这里的“毻毛”指的是一种鸟类(可能是鹤),而“新鹄”则意味着年轻的小鸟;“盘根古树低”则描绘了一种古老的树木低垂的情形。

"野戍孤烟起,春山百鸟啼。"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感受,野外的戍楼上升起孤独的炊烟,而春天的山林中百鸟争鸣。

"路有三千别,途经七圣迷。" 这里“路有三千别”可能是指道路曲折且长,“途经七圣迷”则可能是在描述诗人行走在古代七位圣人的庙宇之间,感觉迷失方向。

"唯当别关吏,直向流沙西。"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告别官吏,只愿意前往那片遥远而神秘的“流沙”之地,这里的“流沙”可能是指边疆地区或更远的地方。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庾信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更通过对老子庙宇周遭环境的刻画,表达了他对于道家哲学和自然之美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323)

庾信(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籍贯:北周时期
  • 生卒年:513—581

相关古诗词

舟中望月诗

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

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

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

灰飞重晕阙,蓂落独轮斜。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行途赋得四更应诏诗

四更天欲曙,落月重关下。

深谷暗藏人,欹松横碍马。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西门豹庙诗

君子为利博,达人树德深。

蘋藻由斯荐,樵苏幸未侵。

恭闻正臣祀,良识佩韦心。

容范虽年代,徽猷若可寻。

菊花随酒馥,槐影向窗临。

鹤飞疑逐舞,鱼惊似听琴。

漳流鸣磴石,铜雀影秋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问疾封中录诗

形骸违学宦,狭巷幸为闲。

虹回或有雨,云合又含寒。

横湖韵鹤下,回溪狭猿还。

怀贤为荣卫,和缓惠绮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