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感秋

苍山秋意长,池馆静而閟。

雨止修竹间,流萤夜深至。

皇羲世云远,雅颂日凋弊。

举手遏颓波,谁识作者志。

乌啼鲁东门,泗水不染袂。

后去三十年,直可肩圣知。

机关系风化,词语特细事。

月落闭虚帘,坐梦太古帝。

扬眉赪玉色,尽发养生秘。

勿谓仙学难,此道可立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范梈的《苍山感秋》描绘了一幅秋意浓厚的山野景象,展现出宁静而深沉的氛围。首句“苍山秋意长”以寥寥数语勾勒出苍翠山峦中弥漫的秋意,暗示季节的转换和时光的流转。

“池馆静而閟”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馆舍静谧,仿佛与外界喧嚣隔绝。接下来,“雨止修竹间,流萤夜深至”,雨后的竹林显得更加清新,深夜里飞舞的萤火虫更添了几分幽寂之美。

诗人借古喻今,提及“皇羲世云远,雅颂日凋弊”,感叹古代先贤如伏羲的时代已远去,传统的雅颂诗篇日渐式微。他感慨自己“举手遏颓波,谁识作者志”,试图挽狂澜于既倒,但可能鲜有人理解他的抱负。

“乌啼鲁东门,泗水不染袂”引用典故,表达清白自守的决心,即使时光荏苒,三十年后,诗人仍怀有超越圣贤的知识追求。“机关系风化,词语特细事”揭示了诗歌对于社会风气的重要影响,他认为诗歌不仅仅是文字游戏,而是关乎道德教化的大事。

最后,“月落闭虚帘,坐梦太古帝”描绘诗人独自在月落时分闭门沉思,梦想着与古代圣贤对话的场景。他“扬眉赪玉色,尽发养生秘”,透露出对生命奥秘的探索,认为修炼之道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努力,就能达到。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个人修为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629)

范梈(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 字:亨父
  • 籍贯:清江(今江西樟树)
  • 生卒年:pēng)(1272—1330

相关古诗词

酬申屠子迪

碧月出海底,挂在青天中。

美人如明珠,沧波思无穷。

身非千岁蓬,欲逐万里风。

愿因纨素衣,托向孤征鸿。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筠州东都遇雨

高林展夏绿,杲日转城冈。

四国金石流,忽见飞雨凉。

飘飘西北风,亦复至我傍。

我行初涉旬,去意已徬徨。

亲交苦滞留,川陆互阻长。

远行虽有命,期至讵能忘。

宵分睇南星,命仆戒川航。

岂无他方愿,且及顾旧乡。

旧乡宁非怀,吾生未渠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赠宣掾蒲锳还静虚山房

扫地谢尘鞅,坐诵圣贤书。

妙年陟府署,服食犹休居。

闻子进修地,花药罗斋庐。

惟静故能定,有容当在虚。

而虚乃非空,养之贵安舒。

苟能充至理,德业将有余。

子本西蜀珍,西南散簪裾。

问知其方俗,有若邻华胥。

教化本自然,匪学故有初。

况彼声教敷,封疆常晏如。

清秋武昌郊,氛雾夕开除。

谁能不重别,执手以踟蹰。

形式: 古风

远游

远游非吾志,偶堕天一角。

去就亦有期,宁能计今昨?

料理贫居士,守书负西郭。

清心见古初,德宅甘寂寞。

杜门坐春深,绿竹解寒箨。

虽无清时赏,幽意各有托。

千载非长生,松乔未足学。

焉知勾漏令,不厌宦情薄。

山中归去来,朝霞可以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