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旧怀二首(其一)》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首句“陈迹回头似梦馀”,以“陈迹”开篇,暗示了诗人回望往昔时的恍惚与虚幻感,仿佛那些曾经的经历都如同梦境一般遥远而不可触及。接着,“花应长好但人无”一句,将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类生命的短暂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慨。花儿依旧盛开,而陪伴它们的人却已不在,这种对比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
“诗成固已名千古,墓上谁倾饭一盂”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价值与身后哀荣的思考。诗人认为,即使作品能够流传千古,但在死后,又有谁能为他献上一碗饭呢?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社会公正与人性温暖的呼唤。
“流落丹青惊始见,形容笔墨竟难图”则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与真实难以完全捕捉和表达的感慨。即便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也无法完全再现作品背后的情感深度与复杂性。
最后,“公孙自是天同派,漫托周人载硕肤”两句,以历史人物公孙述为例,暗含了对自身命运与历史长河中个体位置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说,自己虽非显赫,但亦有自己的价值与位置,不必过分依赖他人或历史的记载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艺术以及历史的多维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艺术与历史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情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