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欢.有感

一轮明月,古人心万年,更寸心存。

沧海化为黄土,心不成尘。

杳杳兴亡成败,满乾坤、未见知音。

抚阑干、欲唤英魂,沈沈又没人应。

无聊敧枕搔首,梦庐中坛上,一似平生。

共挽长江为酒,相对同倾。

不觉霜风敲竹,睡觉来、海与愁深。

拂袖去,塞北河西,红尘陌上寻人。

形式: 词牌: 万年欢

翻译

一轮明亮的月亮,照耀古人心中千年,更在内心深处珍藏。
大海化作尘土,但心不会成为尘埃。
遥不可及的历史兴衰,天地间却未觅得知音。
倚着栏杆,想唤醒逝去的英雄,却只有沉寂回应。
无事可做,只能枕头歪斜,挠头思索,梦境中的坛上,仿佛一生过往。
共同举起长江当作酒,相对痛饮。
不知不觉秋风吹过竹林,醒来时,海的深度和心中的忧愁一样深。
挥袖离去,向塞北河西,踏上红尘之路寻找人踪。

注释

一轮:形容月亮明亮。
万年:极言时间之长。
寸心:内心深处。
沧海:大海,比喻深厚的情感或历史。
杳杳:遥远,渺茫。
知音:理解并欣赏自己的人。
阑干:栏杆。
沈沈:形容寂静无声。
梦庐:梦中的居所。
长江:象征壮丽的自然或深远的情感。
霜风:寒冷的秋风。
塞北:北方边塞。
河西:黄河以西地区。
红尘:指世俗社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情与孤独。开篇“一轮明月,古人心万年”即设定了主题,将月亮比喻为历经千年的古人心灵,表达了一份恒久不变的情怀。而接下来的“更寸心存”则强调了这份情感的珍贵与难得。

诗中的“沧海化为黄土,心不成尘”用了沧桑巨变来形容内心的坚定不移,即使外界有再大的变化,也无法动摇这份执着之心。接着,“杳杳兴亡成败,满乾坤、未见知音”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更迭,宇宙间寻觅知己而不可得的感慨。

“抚阑干、欲唤英魂,沈沈又没人应”中的“抚阑干”形象生动,表现出诗人对逝去英灵的怀念之情,而“沈沈又没人应”则是对孤独与无奈的深刻表达。紧接着,“无聊敧枕搔首,梦庐中坛上,一似平生”透露出诗人在寂寞中的寻梦与自我慰藉。

“共挽长江为酒,相对同倾”则是一种超脱现实的豪迈情怀,以酒会友,抒发胸臆。而“不觉霜风敲竹,睡觉来、海与愁深”中的“霜风敲竹”生动传神,将自然之声融入诗人的愁绪之中。

最后,“拂袖去,塞北河西,红尘陌上寻人”则是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是诗人在红尘中继续寻觅知音的决心。这一系列的情感流露,无不体现了诗人深沉而复杂的心灵世界。

收录诗词(496)

王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 字:景文
  • 号:雪山
  • 籍贯:郓州(今山东东平)
  • 生卒年:1135年—1189年

相关古诗词

凤时春.见残梅

标格风流前辈。才瞥见春风,萧然无对。

只有月娥心不退。依旧断桥,横在流水。

我亦共、月娥同意。肯将情移在,粗红俗翠。

除丁香蔷薇酴醾外。便做花王,不是此辈。

形式:

无月不登楼.种花

池塘生春草,梦中共、水仙相识。

细拨冰绡,低沈玉骨,搅动一池寒碧。

吹尽杨花,糁毡消白。却有青钱,点点如积。

渐成翠、亭亭如立。汉女江妃入奁室。

擘破靓妆拥出。

夜月明前,夕阳敧后,清妙世间标格。中贮琼瑶汁。

才嚼破、露飞霜泣。何益。未转眼,度秋风,成陈迹。

形式:

水调歌头(其八)庆寿

河汉湛秋碧,玉露暧瑶空。

太清仙子,飘渺飞佩响玲珑。

暂驭青鸾紫凤,来玩十洲三岛,旌旆卷芙蓉。

身在大江表,名系绛霄宫。两仙客,歌驻月,舞回风。

宝薰轻度帘幕,香雾结重重。

已觉长安近日,会看此星朝斗,千载庆云龙。

翠霭彤烟里,长侍衮衣红。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六)饶风岭上见梅

花上插苍碧,花下走清湍。

浓霜深覆残雪,更有月相参。

似我竹溪茅屋,欲晓未明天气,扶杖绕篱看。

秦楚五千里,何处是江南。饶风下,人不断,马相连。

颇尝见有此客,相属意惓惓。

欲为横吹出塞,无处可寻羌管,短策叩征鞍。

策断征鞍裂,惊坠玉毵毵。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