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采萱》,是清代诗人方式济所作。诗中以“采萱”为题,借以表达对人生忧愁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首句“晓起望术阡,萱花盈古道”,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站在田间小路旁,看到萱花在古老的道路上盛开的情景。萱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忧愁和悲伤,这里预示着接下来诗中将要表达的情感。
接着,“采萱欲忘忧,佩之转纷扰”,诗人想要通过采摘萱花来忘记内心的忧愁,但没想到反而让心绪更加纷乱。这一转折,巧妙地揭示了试图逃避现实问题的徒劳无功。
“岂有壮士怀,听命寸茎草!”诗人发出疑问,难道真正的勇士会听从一根小草的命令吗?这里运用反问,表达了对人生困境中寻求解脱方法的质疑,暗示了面对困难时,不应过于依赖外物或虚妄的希望。
“勿谓百年短,计日不为少。”诗人提醒人们,尽管生命看似短暂,但如果每天都能有所作为,那么这并不算太少。这句话充满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间的珍惜之情。
“忧更多于日,忽忽忧中老。”忧愁如同太阳般每日升起,让人在忧郁中逐渐老去。这里强调了忧愁对人的影响,以及它如何加速了人生的衰老过程。
“蕙茝化为茅,勿叹秋风早。”最后两句,诗人以蕙茝(香草)比喻美好的事物,它们最终变成了茅草,寓意美好事物的消逝。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因秋风的早至而感叹美好事物的消逝,暗含了对时光易逝、珍惜当下生活的哲思。
整体而言,《采萱》一诗通过对萱花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忧愁、时间流逝以及珍惜当下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