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宗周所作的《哭殉难十公用前韵(其七)职方元升成公》中的第七首。诗中表达了对殉难者的深切哀悼与敬仰之情。
首句“饱历风霜心骨寒”,生动描绘了殉难者在艰难困苦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他们经历了无数的风霜考验,内心和身体都承受了极大的痛苦。接着,“馀生返国事辛酸”则点明了他们返回国家后面临的种种困难和痛苦,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六师不借郎官箸,一剑应加司马盘”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殉难者在国家危难之际,即使得不到朝廷的支持,也依然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对抗强敌的决心和勇气。这里“六师”可能暗指军队,“郎官箸”、“司马盘”则是比喻朝廷的支持或权力。
“哭拜鼎湖攀莫逮,魂依泉路体方安”两句,进一步抒发了对殉难者的哀悼之情。鼎湖,传说中黄帝乘龙升天之处,这里用来象征殉难者英灵的归宿;“攀莫逮”表达了无法追随英灵的遗憾;“魂依泉路”则寄托了对殉难者灵魂的慰藉,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宁。
最后,“时人早识杨忠悯,百鍊成钢仿佛般”两句,赞扬了殉难者如同杨忠悯一般,他们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德将被世人铭记,如同钢铁经过百炼而成,更加坚不可摧。这不仅是对殉难者的赞美,也是对他们精神力量的肯定和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殉难者的崇高敬意和深刻哀思,同时也传递出一种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