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今年各省督抚奏报麦秋皆属丰收而雨赐时若大田又复可望缺雨及被雹者合计不及十馀州县欣慰之余并示近臣》。诗中表达了对国家丰收景象的喜悦与对官员们的期望。
首句“祈年靡始终,致治何难易”,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深思,认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并非易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智慧。接着,“屡丰遇实难,所以先忧思”则指出虽然多次丰收,但保持这种状态并不容易,因此要未雨绸缪,提前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
“忧思日相寻,岁倏临十四”表明忧虑和思考是持续不断的,时间飞逝,转眼间已是第十四年。接下来,“今岁麦秋好,近远皆一致。雨旸复以时,额庆叨天赐”描述了今年的丰收景象,各地都迎来了良好的收成,雨水适时,这是上天的恩赐。
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思考可能的挑战:“但虑西成遥,愿奢鲜能遂。即使大有书,讵宜矜满志。”他担心西部的收成可能会受到遥远因素的影响,即使有丰收的记录,也不应自满,因为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努力。最后,“馀三匪易言,调六无别计。惟此兢业怀,敬告诸有位”强调了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需要谨慎行事,勤勉工作,并以此告诫所有官员。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官员们在面对丰收与挑战时应秉持的态度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