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干舟中偶成

芦花如雪枫叶丹,石崖细菊花班班。

渔翁收钓烟水寒,栖乌哑哑啼夜阑。

篙师清晨理轻楫,手把黄芦扫霜叶。

白头老父一何忙,两胫崎岖趁朝涉。

岸头孀妇啼呜呜,儿犹在乳家无夫。

江南地冰最宜麦,纵有耒耜谁人扶。

闻道如今一阳复,贺使纷纷相继躅。

彼苍回斡四海清,大地春和吾亦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龚敩的《馀干舟中偶成》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景象。首句“芦花如雪枫叶丹”以洁白的芦花与火红的枫叶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季节的变换和自然之美。接着,“石崖细菊花班班”进一步描绘了山崖上点缀的菊花,增添了秋日的色彩。

“渔翁收钓烟水寒”描绘了渔夫结束一天劳作,寒意笼罩着水面,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栖乌哑哑啼夜阑”则通过乌鸦的叫声,暗示了夜晚的降临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篙师清晨理轻楫,手把黄芦扫霜叶”写出了船夫清晨忙碌的身影,他们准备启程,清扫着霜叶,显示出生活的艰辛。“白头老父一何忙,两胫崎岖趁朝涉”则刻画了一位年迈的老者为了生计早起涉水赶路的辛劳。

下半部分转向民生疾苦,“岸头孀妇啼呜呜,儿犹在乳家无夫”描绘了失去丈夫的寡妇悲泣,孩子尚小无人照顾,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江南地冰最宜麦,纵有耒耜谁人扶”表达了对农业生产无人照应的忧虑。

最后,诗人借“闻道如今一阳复,贺使纷纷相继躅”表达对冬季即将过去,春天将至的期待,以及对社会秩序恢复、百姓生活有望改善的希望。“彼苍回斡四海清,大地春和吾亦足”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温暖春天到来的满足和对未来的乐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景色,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盼。

收录诗词(155)

龚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耕乐图

贾将军,才且雄,右手挟槊左挂弓。

用如雕鹗搏秋风,狐兔不敢藏蒿蓬。

偶辞朔雪望南斗,小试良才醹溪口。

十里朱旗画鼓迎,三年白帽青山走。

良田百亩溪之滨,徼巡警息民风淳。

花村昼閒绿野辟,山犬不吠犁牛驯。

将军不嫌禄厚薄,公暇应能事耕凿。

体倦那知有苦辛,心閒自以耕为乐。

小麦青青大麦深,平畴水满秧浮针。

农家岁计在一饱,一饱宽尽将军心。

芗溪之滨有逆旅,野兴留人不能去。

布谷啼开绿树烟,鹭鸶飞断青山雨。

将军底用身亲耕,居官所期教化行。

民有恒心有恒产,放僻邪侈何由生。

吾家老遂谁能续,解使豪强变雍睦。

潢池赤子休弄兵,刀剑从今尽牛犊。

形式: 古风

秋江送别图赠临川人应召

君不闻吴江秋,莼鲈之兴难淹留。

又不闻楚江秋,琵琶拨尽相思愁。

秋江之别不可送,今古别离只如梦。

阳关三叠酒一樽,富贵功名竟何用。

故乡云树长青青,故乡父老难为情。

挥鞭落日一回顾,十里五里长短亭。

马鸣萧萧趱行色,舟子舣船官渡侧。

鹧鸪啼罢岭猿哀,目送行云一凄恻。

汝之水,旴之川,秋波淡淡秋山连。

离情莫为江波牵,家山一别心茫然。

飞鸿满天秋色里,悲风瑟瑟中夜起。

采石江边怅望人,至今万斛愁难洗。

何人写此秋江图,使我一见重嗟吁。

江淹之赋说不尽,离愁别怨无时无。

形式: 古风

桃源图

桃源之景清且閒,秦人避世居其间。

奇踪一撇不复见,但见万叠皆云山。

当时岂不恋乡土,急欲逃生免愁苦。

初期一去即来归,岂谓家成遂终古。

梯空涉险身忘疲,提携襁负声嚘咿。

豁然世外得绝境,太朴未凿无浇漓。

良田可耕樵可牧,香稻堪炊酒堪熟。

明年春雨长桑麻,剩种红桃满溪谷。

桃花开后知春深,莺啼燕语花阴阴。

飞英不合泛流出,勾引渔子来相寻。

山翁渔子不相识,倚棹相看问畴昔。

炎祚承平八百秋,更无人解传消息。

衣冠俎豆将无同,送迎犹是秦人风。

黄鸡白酒可留客,归心不用殊匆匆。

尽醉姑留一宵住,明日相辞出山去。

扶舟傍岸觅来踪,水阔山高不知处。

形式: 古风

为张邦英题钱舜举折枝梅花

西湖美人风韵奇,玉为资质冰为肌。

江梅向暖开南枝,美人与之同襟期。

月香水影有妙句,横斜浮动无人知。

世间凡卉不敢并,香名万古芳菲菲。

罗浮美人亦大好,笑靥盈盈破春早。

明日萧条客梦醒,参横月落春光老。

怊怅松林不见人,多情翠羽空相恼。

繁花乱插满头归,芳心寂寞忧心捣。

吴兴美人真可人,兴来亦写梅花真。

奇奇怪怪发天趣,斯须幻出江南春。

疏花绰约有生意,鲛绡半幅无纤尘。

固知佳画不易得,百年谁复藏其珍。

朝云不入梨花梦,铃阁无声画屏冻。

淑态偏嫌夜雪欺,幽风不许春风动。

意态娉婷富贵羞,精魂冷落清寒共。

时揩病目一摩挲,万紫千红竟何用。

山阴古多图与书,张郎自是山阴癯。

平生爱画入骨髓,得此寘之座右隅。

我生亦有画梅癖,对此不觉形神俱。

含丹吮墨我不如,还君此画长嗟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