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仙云宫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开篇“出郭三竿日,横江一苇航”以日出和江面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踏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雀飞田有麦,蚕罢野无桑”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田野的生机与农事的繁忙,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
“下马危梯滑,开门古殿香”则将视线转向了仙云宫内部,通过“危梯”和“古殿香”这两个意象,既表现了宫内建筑的古老与神秘,又暗示了这里曾经的繁华与香火旺盛。接下来的“雨余丹井溢,苔入醮坛荒”描绘了雨后丹井的满溢与醮坛的荒芜,对比鲜明,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也暗含了人事的兴衰无常。
“画老星辰动,碑残岁月亡”两句,通过“老画”、“动星辰”和“残碑”、“亡岁月”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给人以深沉的历史感。最后,“钟声落城市,符祝走村乡”描绘了钟声穿越城市的景象,以及符咒在乡村间流传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仙云宫作为精神寄托之地的形象。
“野鸟啼巴蜀,山崖刻汉唐”则将视角拉回自然与历史的交织中,野鸟啼鸣与山崖上的古迹共同构成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自然与文化的永恒魅力。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仙云宫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