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砧

万户清飙动,疏砧特地哀。

杵随凉叶下,响带早鸿来。

长信秋偏早,渔阳猎未回。

无衣应不少,刀尺漫相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秋砧》由清代诗人汪绎所作,描绘了秋日夜晚的独特景象与情感氛围。

首先,“万户清飙动”,描绘了一幅秋风轻拂的画面,清新的微风吹过千家万户,预示着季节的更替。这里的“清飙”既指清风,也暗含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接着,“疏砧特地哀”,点明了诗的主题——秋夜的砧声。砧,即捣衣石,古代妇女在秋夜为远行丈夫或亲人缝补衣物时常用之物。此处的“疏砧”意为稀疏的捣衣声,而“特地哀”则表达了这种声音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格外凄凉和哀婉,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与思念之情。

“杵随凉叶下,响带早鸿来。”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捣衣声与自然景物的融合。捣衣杵随着秋叶的落下而敲击,发出的声音似乎与远处飞来的早鸿的叫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秋夜交响曲。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

“长信秋偏早,渔阳猎未回。”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长信宫中,秋意似乎比其他地方来得更早,这不仅仅是季节的变化,也可能寓含着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渔阳(古代地名)的猎人还未归来,暗喻战争或远方的征人尚未归家,增添了诗作的忧郁氛围。

最后,“无衣应不少,刀尺漫相催。”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在战乱或分离的背景下,人们渴望团聚,希望战争早日结束,让远方的亲人能够平安归来,穿上新衣,享受安宁的生活。

综上所述,《秋砧》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砧声的哀婉与凄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离别、思念、历史变迁和和平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独到洞察。

收录诗词(17)

汪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柳次韵

短长亭畔暗销魂,无复丝丝映绿门。

千缕冷风馀倦态,满梢清露尚啼痕。

萧萧去马斜阳路,点点归鸦落叶村。

独立寒潭倍惆怅,婆娑生意不堪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项羽

一炬咸阳火未残,楚人真是沐猴冠。

英雄岂学书生算,也作还乡昼锦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老聃

仙李蟠根天上栽,玄元皇帝庙崔嵬。

神仙不作儿孙计,一任张巡恸哭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柳枝词

一种风流得自持,水村天与好腰支。

月残风晓无穷意,说与桃花总不知。

形式: 词牌: 杨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