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

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浮精离碧海,分照接虞渊。

迥见孤轮出,高从倚盖旋。

二仪含皎澈,万象共澄鲜。

整御当西陆,舒光丽上玄。

从星变风雨,顺日助陶甄。

远近同时望,晶荧此夜偏。

运行调玉烛,洁白应金天。

曲沼疑瑶镜,通衢若象筵。

逢人尽冰雪,遇景即神仙。

引素吞银汉,凝清洗绿烟。

皋禽警露下,邻杵思风前。

水是还珠浦,山成种玉田。

剑沈三尺影,灯罢九枝然。

象外形无迹,寰中影有迁。

稍当云阙正,未映斗城悬。

静对挥宸翰,闲临襞彩笺。

境同牛渚上,宿在凤池边。

兴掩寻安道,词胜命仲宣。

从今纸贵后,不复咏陈篇。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从诗的内容来看,刘禹锡在中秋佳节之际,借景抒情,以精美的笔触描绘了明月下的美丽景色,并融入了自己对自然、生活和文学创作的深刻感悟。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流畅,如“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一句,便是以生动的画面展现出初秋月亮的美丽;“浮精离碧海,分照接虞渊”则将明月下的波光描绘得如同仙境。诗人还通过“二仪含皎澈,万象共澄鲜”等句子,表达了对宇宙之美和自然界万物之妙的赞赏。

在诗的后半部分,刘禹锡借用典故和意象,如“剑沈三尺影,灯罢九枝然”一句,便是通过月下长剑与灯火的映照,描绘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同时,“象外形无迹,寰中影有迁”表达了诗人对事物本质及其变化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刘禹锡高超的艺术造诣,更通过对月亮与夜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是一篇集观赏、抒情、哲思于一体的杰作。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即事述怀赠答十韵

文雅关西族,衣冠赵北都。

有声真汉相,无颣胜隋珠。

当轴龙为友,临池凤不孤。

九天开内殿,百辟看晨趋。

诫满澄欹器,成功别大垆。

馀芳在公论,积庆是神扶。

步武离台席,徊翔集帝梧。

诠材秉秦镜,典乐去齐竽。

潇洒风尘外,逢迎诗酒徒。

唯应待华诰,更食万钱厨。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

八柱共承天,东西别隐然。

远夷争慕化,真相故临边。

并进夔龙位,仍齐龟鹤年。

同心舟已济,造膝璧常联。

对领专征寄,遥持造物权。

斗牛添气色,井络静氛烟。

献可通三略,分甘出万钱。

汉南趋节制,赵北赐山川。

玉帐观渝舞,虹旌猎楚田。

步嫌双绶重,梦入九城偏。

秋雨离情动,新诗乐府传。

聆音还窃抃,不觉抚么弦。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

蔼蔼鼎门外,澄澄洛水湾。

堂皇临绿野,坐卧看青山。

位极却忘贵,功成欲爱闲。

官名司管籥,心术去机关。

禁苑凌晨出,园花及露攀。

池塘鱼拔刺,竹径鸟绵蛮。

志在安潇洒,尝经历险艰。

高情方造适,众意望徵还。

好客交珠履,华筵舞玉颜。

无因随贺燕,翔集画梁间。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

星使出关东,兵符赐上公。

山河归旧国,管籥换离宫。

行色旌旗动,军声鼓角雄。

爱棠馀故吏,骑竹见新童。

汉垒三秋静,胡沙万里空。

其如天下望,旦夕咏清风。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