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虎溪三啸图

青山日向微,送客还山下。

行行出东篱,去去离莲社。

谈深仙梵隐枯蒲,渐似钟声入窈无。

陆公不语陶公笑,因之拍手相揶揄。

揶揄咫尺还相失,十年却破山僧律。

无情翻作有情归,秦人误逐渔郎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人物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青山日向微”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晨光初照、群山朦胧的画面,为整首诗营造了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送客还山下”则引出了诗中的主要情节——送别,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和情感色彩。

“行行出东篱,去去离莲社”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送别场景的细节,通过“东篱”和“莲社”的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诗意,也暗示了送别对象的身份和关系,可能与隐逸或文人雅集有关。随后,“谈深仙梵隐枯蒲,渐似钟声入窈无”两句,将送别场景升华至精神层面,通过“仙梵”(佛教用语)和“钟声”等元素,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陆公不语陶公笑,因之拍手相揶揄”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借用了东晋时期陶渊明和陆修静的故事,通过“不语”与“笑”的对比,以及“揶揄”的互动,展现了人物性格的鲜明对比和情感的复杂性,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深度。

最后,“揶揄咫尺还相失,十年却破山僧律”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通过“咫尺”与“十年”的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以及情感的难以割舍。同时,“山僧律”这一意象,既呼应了开头的“青山”,又暗示了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思考。

“无情翻作有情归,秦人误逐渔郎出”两句,以秦人误入桃源的典故,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历史命运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理想世界和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性、命运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自然之美、人文之趣、历史之深和哲理之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7)

杨鹤(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报国寺看松同李懋明御史邹匪石吏部

梵宇纷披松十围,龙鳞高挂鹤来归。

拥护天阙心独苦,涉历冰霜势欲飞。

寒柯苒放伸劲铁,皴皮细蹙姿态裂。

怒枝云霄敌蛟龙,老根连蜷缠虹霓。

清风吹散何萧骚,妙音众乐生波涛。

碧云秋影横僧榻,金粉春花点客袍。

我闻庐山之松参天起,孤高挺秀吸江水。

天柱龙山遥相望,尔我贞心毋乃是。

长安遍地桃李花,笑他夭冶擅繁华。

五侯七贵争相看,岁寒谁为过君家。

与君手挽长松株,向僧还索长松图。

安得携松置丘壑,远避如今五大夫。

形式: 古风

南关署中古梅一株南宋时物也徐青璧使君邀看有赋

我爱西溪似西碛,梅花鳞鳞照溪碧。

十里五里香云迷,千枝万枝玉笋劈。

我欲因之结伴游,谁知春向署中收。

花枝次第巡檐发,使人忘却西溪幽。

展转看花被花恼,一树婆娑称独老。

苍颜鹤发足典型,纵使无花亦自好。

使君爱花兼爱客,斗酒泼花应不惜。

醉残明月参横昏,还忆西溪花正白。

形式: 古风

送陆遂初山人归梁溪

有美平原俊,偶过平原里。

岿然六尺挺须眉,腰下黄金纹蚀紫。

音操白雪和者稀,大雅真能推七子。

与君把臂自秦楼,紫蟹黄柑好拍浮。

举杯长啸邀明月,恨不相逢共白头。

相逢一日足千古,烈士肝肠为君吐。

霜锷芙蓉匣底寒,空宵击筑赋鹦鹉。

秋风萧瑟蒯缑湿,江水迢迢岐路泣。

送君南浦折柳条,年年折柳长相忆。

形式: 古风

题苏汉臣鹬蚌图

秋风瑟瑟芦花白,秋山如洗涧泉碧。

夕阳远挂枫树林,鹬蚌无心相逼迫。

蓑衣渔子下垂纶,却看手取如有神。

人生万事皆如此,谁为此图苏汉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