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其八)

接木移花本有师,花开木长更知谁。

春风却自无情种,就是春风亦不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杂咏(其八)》由明代诗人伍瑞隆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生命的循环,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

首句“接木移花本有师”,以“接木移花”这一传统技艺为引子,暗喻生命的传承与延续。这里的“师”不仅指技艺上的传授者,更象征着自然法则与生命智慧的传递者。这句诗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联系起来,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次句“花开木长更知谁”,则将视角转向自然界,以“花开木长”这一自然现象为载体,表达了对生命成长过程的赞美与敬畏。然而,“更知谁”三字又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丝淡淡的疑问与感慨,似乎在询问:在这无尽的生命轮回中,究竟有多少生命的故事被我们所遗忘或忽视?

接下来的“春风却自无情种”,将话题转向了春风,赋予了春风一种超然物外的“无情”特质。这里的“无情”并非贬义,而是强调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不可预测性。春风虽能催生万物,但它本身并无意识,不为任何特定目的而行动,体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伟大。

最后一句“就是春风亦不知”,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深化,强调了自然规律的复杂性和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春风虽能带来生机,但它自身并不了解自己的力量与影响,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诗意描绘,也是对人类智慧边界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时间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宇宙奥秘的谦逊态度。伍瑞隆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之美与哲学之思的交融。

收录诗词(463)

伍瑞隆(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咏(其九)

镜里仙娥天上妆,吹箫不肯骂鸾皇。

自身本是莲花骨,开合金池四色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杂咏(其十)

天上星辰海上山,梅花一点雪中间。

却教明月知踪迹,勾引王乔独往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杂咏(其十一)

流水多情去复来,绕篱穿槛到琴台。

先生昨夜垂竿去,万朵莲花掌上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观杨仪部画兰因寄钱□□(其一)

金台十五六年前,曾上宣和御墨筵。

今日相逢品兰谱,羡君湘水谪神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