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古称秀色若堪餐,冷艳幽香画更难。
草木尽枯风正恶,雪霜初霁月偏寒。
须知净几明窗见,不似苍山迥野看。
羌笛一声悲落尽,伤心何待百花残。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梅花的孤傲与美丽,以及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古称秀色若堪餐"一句,通过将梅花比作可口之食,以强调其美妙绝伦。接下来的"冷艳幽香画更难"则表明梅花的冷艳与幽香是即使艺术家也难以捕捉和描绘的。
"草木尽枯风正恶,雪霜初霁月偏寒"几句,营造了一幅冬日萧瑟的景象,其中"草木尽枯"写出大自然的衰败,而"风正恶"则增添了一份凛冽与严酷。"雪霜初霁月偏寒"更是强化了这种季节感,月亮在寒冷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清冷。
然而,诗人并未沉浸于自然界的萧瑟之中,而是转而关注到室内的温馨与静谧。"须知净几明窗见,不似苍山迥野看"表达了诗人更喜欢在清洁整洁的桌案前,透过明亮的窗户欣赏梅花,这种观赏方式远胜于在广阔自然中漫无目的地游走。
最后,"羌笛一声悲落尽,伤心何待百花残"几句,借羌笛之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羌笛的声音宛如哀泣,让人感到一种深切的悲伤。"伤心何待百花残"则是说,在梅花尚未凋零之前,为什么要等到其他花朵凋谢时才去感伤呢?这里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体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梅花之美的赞颂,更是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一次深刻展现。
不详
阁小寒宜远,林荒晚带风。
遥山秋色外,独树雨声中。
念起三生异,心伤万境同。
此邦非我里,随意作流通。
飞满前村夜不知,凭风声与静相宜。
银釭志士诗成后,玉枕佳人梦觉时。
乍听打窗投米急,想同糁径落梅迟。
孤舟曾向江湖宿,清入寒芦韵更奇。
故国千峰外,孤舟一水滨。
天涯未归客,江上欲残春。
雁去销魂久,花开坠泪频。
东风吹晚雨,芳草路边人。
刘家古寺城南曲,选得僧坊共醉吟。
野草幽花閒自媚,黄蜂白蝶静相寻。
半檐落日留难住,满地东风扫不禁。
漫道青春一分在,池边绿树已成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