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郑琰的《寄黄山隐者》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中隐居图景。首句“传闻轩帝有仙踪”暗示了黄山与道教神仙传说的联系,引人遐想。接下来的“古洞无扉对乱松”描绘了古洞的自然环境,洞口无人看守,只有松树环绕,显得宁静而荒凉。
“半让石床供蟋蟀”进一步渲染了隐者的简朴生活,石床与自然生物共处一室,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而“细裁云叶补芙蓉”则以奇特的想象,写隐者用云朵裁剪成衣料,为芙蓉(荷花)增添装饰,展现了其高洁的品格和艺术情趣。
“分将月夜三千里,买断秋烟七十峰”两句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黄山美景的极度赞美,仿佛可以将月色和秋烟都据为己有,足见其对隐者生活的向往。最后,“尚忆我留汤口寺,隔林疏雨听残钟”回忆起自己在汤口寺的经历,隔着树林聆听寺庙传来的断续钟声,流露出诗人对隐者生活的深深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黄山隐者的隐逸生活及其所处环境的清幽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