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傅郎诗

森森群像,妙归玄同。原始无滞,孰云质通。

悟之斯朗,执焉则封。器乖吹万,理贯一空。

昔在总角,有怀大方。虽乏超诣,性不比常。

奇趣感心,虚飙流芳。始自践迹,遂登慧场。

迹以化形,慧以通神。时欤运欤,遘兹渊人。

澄源岭本,启此归津。投契凯入,挥刃擢新。

发悟虽迹,反观已陈。暧暧末叶,运钟交丧。

绵绵虚宗,千载靡畅。谁能慜中,仰谐冥匠。

并辔一方,明心绝向。明向若易。潜行谅深。

时惟同得。婉转嘿寻。望关启扉,披帷解衿。

情兴未足。祈我冲箴。冲箴之往,岂伊璠玙。

通无不畅,分靡不劬。何以融之,本际已无。

即心既尽,触族自虚。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是魏晋时期郗超所作的《答傅郎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深刻的禅理,表达了对宇宙、人生、智慧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的开头“森森群像,妙归玄同”描绘了一幅群像汇聚、妙法归于玄远的景象,暗示了万物归一、法界相通的哲理。接下来的“原始无滞,孰云质通”则进一步阐述了宇宙万物的起源与本质,强调了通达真理的重要性。

“悟之斯朗,执焉则封”表达了悟道与执着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真正的智慧在于领悟而非固执。接着的“器乖吹万,理贯一空”则通过比喻,说明了事物的多样性和内在的统一性,强调了万物皆空、万法归一的禅宗思想。

诗中还提到了“昔在总角,有怀大方”,表明了作者在年轻时就怀有对大道的追求,虽然未能达到极高的境界,但其本性不同于常人。这种对智慧的渴望和探索精神贯穿全诗。

“奇趣感心,虚飙流芳”描绘了作者内心受到奇妙趣味的触动,如同清风拂过,留下美好的痕迹。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敏感和欣赏。

“迹以化形,慧以通神”强调了行为与智慧的相互转化,以及智慧与神明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作者对行为与智慧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时欤运欤,遘兹渊人”表达了作者对时机与命运的感慨,以及遇到智者时的喜悦与感悟。接下来的“澄源岭本,启此归津”则进一步阐述了寻找源头、回归根本的重要性。

“投契凯入,挥刃擢新”描述了与智者的交流与学习,以及在智慧的引领下开辟新路的过程。这体现了作者在智慧探索道路上的不断前行与创新。

“发悟虽迹,反观已陈”强调了悟道的过程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更在于内心的反思与审视。接下来的“绵绵虚宗,千载靡畅”表达了对空寂之道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这种追求的持久性。

“谁能慜中,仰谐冥匠”表达了对智慧的追求与对造物主的敬畏,以及在智慧探索中寻求和谐与共鸣的愿望。

最后,“并辔一方,明心绝向”、“明向若易,潜行谅深”、“时惟同得,婉转嘿寻”、“望关启扉,披帷解衿”、“情兴未足,祈我冲箴”、“冲箴之往,岂伊璠玙”、“通无不畅,分靡不劬”、“何以融之,本际已无”、“即心既尽,触族自虚”等句子,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智慧的追求、内心的平静、对宇宙的洞察以及对生命的理解,展现了作者对智慧、生命、宇宙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宇宙、人生、智慧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展现了作者对哲学、禅宗思想的独到见解,以及对智慧追求的不懈努力。

收录诗词(1)

郗超(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嘉宾。郗愔子。卓荦不羁,父信天师道而超奉佛,好施与。桓温辟为征西大将军掾,转参军。深相结纳。温欲立霸王之基,超为之谋。谢安尝诣温论事,温令超于帐中听之,风动帐开,安称超为“入幕之宾”。温定废立,超谋成之。迁中书侍郎,权重一时。转左司徒长史,母丧去职。性好闻人栖遁,有能辞荣隐居者,为起屋宇。与沙门支遁交游,甚相知赏

  • 字:景兴
  • 籍贯:东晋高平金乡
  • 生卒年:336—377

相关古诗词

黄帝赞诗

轩辕应玄期,幼能总百神。

体练五灵妙,气含云露津。

掺石曾城岫,铸鼎荆山滨。

豁焉天扉开,飘然跨腾鳞。

仪辔洒长风,褰裳蹑紫宸。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咏冬诗

绵邈冬夕永,凛厉寒气升。

离叶向晨落,长风振条兴。

夜静轻响起,天清月晖澄。

寒冰盈渠结,素霜竟栏凝。

今载忽已暮,来纪奄复仍。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夜听捣衣诗

寒兴御纨素,佳人理衣襟。

冬夜清且永,皎月照堂阴。

纤手叠轻素,朗桁叩鸣砧。

清风流繁节,回飙洒微吟。

嗟此往运速,悼彼幽滞心。

二物感余怀,岂但声与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正朝诗

灵春散初泽,棼煴青阳舒。

佳袍忽已故,今载奄复初。

软节畅宇宙,和风被八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