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君挽诗(其一)

淑德嫔贤裔,宜家有令人。

蘋蘩寒更洁,茧绩老犹亲。

月馆虚陶客,云阡失孟邻。

悲风猎丹旐,行路亦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美德的淑女,是贤良家族的一员,家中必定充满和谐与温馨。
清冷的水中浮萍和白蒿更显洁净,即使年迈妇女编织的蚕丝也让人感到亲切。
月光下的馆舍空荡,失去了陶渊明般的邻居,显得寂寞。
哀伤的风吹过,飘动着红色的丧旗,过路人都会因之而泪湿衣襟。

注释

淑德:美德的。
嫔:妃嫔。
裔:后代。
宜家:适宜家居。
令:美好。
蘋蘩:浮萍和白蒿,象征清廉。
寒更洁:在寒冷中更显洁净。
茧绩:编织蚕丝。
老犹亲:年长者仍亲切。
月馆:月光下的馆舍。
陶客:像陶渊明那样的隐士。
孟邻:好邻居。
悲风:悲伤的风。
丹旐:红色的丧旗。
沾巾:泪湿衣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陈氏太君的高贵德行和家庭美德。"淑德嫔贤裔,宜家有令人"表明她不仅个人品行优雅,而且她的家族中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人。"蘋蘩寒更洁,茧绩老犹亲"则是用植物的形象来比喻她品德的纯洁和行为的恬静,即使到了晚年,也依然保持着与人为善的本性。

接下来的两句"月馆虚陶客,云阡失孟邻"描绘了陈氏太君居住的环境,是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地方,但在诗人的眼中,这个地方因为缺少了她那样的好邻舍而显得有些寂寞。"悲风猎丹旐,行路亦沾巾"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样的情况感到哀伤,连风都似乎带着悲凉的气息,而他在行走时也忍不住低头擦拭眼泪。

整首诗通过对陈氏太君品德和居所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怀念之情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叹。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和士特韵程进道舍人

旌旆光华走皂舆,斑衣星使奉安车。

尊罍方荐龟莲寿,雨露交驰鹤板书。

三釜及亲真可乐,一经教子未全疏。

马蹄又踏春风去,勋业君看纵壑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小君游灵隐寺

俗子丛中暂拨忙,团蒲中夜拟禅房。

澜头岩穴仙都邃,石上轩楹佛土香。

宿雨生秋醒客梦,霁云回日借山光。

归涂芳物酬佳兴,白菊丹枫试晚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少章喜晴

日暮马行疾,峰峦过眼频。

雨阶长苦夜,晴谷似逢春。

风月起归恨,江天思故人。

机心浑已尽,唯有白头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和平仲侍郎再用移居韵

云屋潭潭百尺馀,入帘燕雀贺新居。

人皆役役何为者,君独欣欣而乐与。

卮酒觅欢那得再,筒诗传恨未全疏。

绝交定笑嵇中散,雁足来时肯系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