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江汉渊流远,芝兰雅韵深。
规行真畏友,庄语剩闲心。
未悉昭昭理,长怀秩秩音。
且随贤父窆,应伴放翁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哭邢昷父六首》中的第三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句“江汉渊流远”描绘出一幅广阔水景,江河流向远方,给人以浩瀚无边之感,象征着作者心中对逝者深沉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接着,“芝兰雅韵深”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哀思。芝兰作为古代文人常用来比喻高洁品格的植物,这里表达的是对故人品德的缅怀,雅韵深处,暗示着作者心中的哀美之感。
“规行真畏友”一句中,“规行”意味着遵循礼制,保持节操,“真畏友”则是表达对亡友的真正敬仰和畏惧之情。这两者的结合,不仅彰显了故人的人格魅力,也映射出作者对于朋友之道的重视。
“庄语剩闲心”一句,则是在描写与亡友相处时那庄重而不失温婉的语言氛围,以及在这之后留下的闲适之心。这里,“庄语”指的是严肃而又充满情感的话语,而“闲心”则是那种超脱尘世,达观的精神状态。
“未悉昭昭理”表明诗人对于逝者的品德和教诲仍然不够理解,不敢说已经完全领悟其深意。昭昭之理,指的是光明而又通达的道理,这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敬仰,以及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
“长怀秩秩音”则是表达诗人对于逝者声音的长久怀念。秩秩之音,形容声音清晰而又悦耳,诗人通过这种描述,传达了自己对逝者的思念之深。
最后,“且随贤父窆,应伴放翁吟”一句中,“且随贤父窆”意指跟随贤能的父亲(或尊长)前往墓地,而“应伴放翁吟”则是说应该与放纵不羁的老翁一同吟唱诗歌。这里的“贤父”和“放翁”,都是对逝者的又一种尊称,表达了作者想要继续保持与逝者精神上的联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故人品德以及诗人自身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切哀思和对逝者崇高品格的缅怀。这样的抒情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古典诗词特有的沉郁美感。
不详
未晬俄孤子,垂髫便俊声。
深知表独立,敢谓竟无成。
嗜好惟经史,情亲到友生。
回看真梦幻,未必泯神明。
颐养花能秀,谦卑玉似温。
当家衣钵受,外氏典型存。
逸骥方开路,归云遽敛昏。
胸中何事了,地下与谁论。
一官蓝绶只虚名,两妇朱丝合不成。
问我诸姑先冢舍,别君三日便铭旌。
高堂寂寞朝昏养,侧户乖遗子女情。
欲写此哀无处所,竹风荷雨泪纵横。
长安五月火云堆,客子光阴鬓发催。
谋国已嗟无位及,忧家只怕有书来。
榴花照眼何曾摘,萱草惊心不要开。
焉得儿男备征戍,等闲挈取版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