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歌

朝来一饱万事足,鼻息齁齁眠正熟。

忽闻剥啄谁叩门,窗外萧萧风动竹。

起寻幽梦不可追,旋破小团敲碎玉。

山东石铫海上来,活火新泉候鱼目。

汤多莫使云脚散,激沸须令面如粥。

嗜好初传陆羽经,品流详载君谟录。

轻身换骨有奇功,一洗尘劳散昏俗。

卢仝七碗吃不得,我今日饮亦五六。

修仁土茗亦时须,格韵卑凡比奴仆。

客来清坐但饮茶,壑源日铸新且馥。

炎方酷热夏日长,曲蘖薰人仍有毒。

古来饮流多丧身,竹林七子俱沉沦。

饮人以狂药,不如茶味真。

君不见古语云,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卧石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饮茶歌》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描绘了诗人对饮茶的独特体验与感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清晨饱餐后的满足,到被门外风吹竹叶声唤醒,再到起身煮茶、品茶的过程,以及茶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精神寄托。

诗开篇“朝来一饱万事足”,表达了清晨饱餐后的满足感,为后续的茶事活动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鼻息齁齁眠正熟”描绘了诗人沉浸在梦乡的宁静状态,而“忽闻剥啄谁叩门,窗外萧萧风动竹”则以突然的声响打破宁静,引出茶事的开始。诗人起身寻找梦境,却已无法追回,转而准备煮茶,这一过程充满了生活的诗意。

“山东石铫海上来,活火新泉候鱼目”描述了煮茶的工具与环境,强调了煮茶的仪式感和对品质的追求。“汤多莫使云脚散,激沸须令面如粥”则体现了煮茶的技术要求,既要保持茶汤的浓度,又要避免破坏茶的香气和口感。接下来,诗人引用陆羽和蔡襄的茶学著作,强调了茶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品鉴标准,同时表达了自己对茶的深厚喜爱和独特见解。

“轻身换骨有奇功,一洗尘劳散昏俗”表达了饮茶对身心的益处,不仅能够提神醒脑,还能净化心灵,去除世俗的烦恼。诗人还引用卢仝的饮茶故事,进一步强调了茶的神奇功效。最后,“修仁土茗亦时须,格韵卑凡比奴仆”表达了诗人对茶道的尊崇,认为茶道不仅仅是物质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修养和人格提升的途径。

全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茶在宋代文人心中的地位和其对生活、精神层面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尚和审美趣味。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义郴廖翁赠予灵寿杖歌以谢之

郴山峨峨水溅溅,清淑之气钟神仙。

山头老木几千年,不入樵斧随飞烟。

廖翁好奇自抡选,真材不用加雕镌。

铿然入手龙脊瘦,宛转随步鹤膝坚。

今晨过我有喜色,磨捋持赠誇奇特。

老人年来腰脚顽,出入政藉扶持力。

拄上冈头望故乡,万壑千岩才咫尺。

天寒醉卧不出门,杖兮虽良长倚壁。

形式: 古风

载酒堂

东坡文章喧宇宙,粲如日星垂不朽。

六一老人犹避路,作者纷纷皆束手。

俊逸精神追李杜,华妙雄豪配韩柳。

晚年流落海南村,黎唱蛮讴随蜑叟。

先生已去五十年,遗墨残篇尚多有。

丰城宝剑埋狱中,光焰犹能射牛斗。

败垣坏壁秘蜗涎,夭矫龙蛇已惊走。

独馀黎氏旧园亭,乔木森森免薪槱。

半是东坡亲手植,老干樛枝互缠纠。

杖藜乘兴访遗像,遐想英风伫立久。

曾吹葱叶送迎翁,当日儿童今白首。

莫嗟寂寂路荒芜,亦有幽人时载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郊居杂兴

竹舍临寒浦,柴门闭落晖。

潮回沙路净,月出野航归。

风劲砧声急,夜长更点稀。

子云虽寂寞,未觉草玄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荷珠

荷珠圆复碎,攲侧动相关。

去似临江失,来如合浦还。

贾人应误喜,莲女想轻攀。

百斛倾梅雨,天公岂是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