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应鹏所作的《易州察院书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生活长久以来的感慨以及对理想抱负与现实境遇之间巨大落差的无奈。
首句“旅食京华久”,点明了诗人长期在京都漂泊的生活状态,一个“久”字,透露出时间的漫长与生活的艰辛。接着,“嗟嗟始愿违”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最初愿望与现实结果之间的巨大反差的深深叹息。
“早时思补衮,今日望垂衣”两句,运用了古代帝王服饰的典故,分别指代辅佐君王和成为君王的意思。诗人曾怀揣着为国效力、辅佐君王的理想,然而如今却只能空望君王垂衣而治,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北极天长拱,东都事已非”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京城局势变化的感慨。北极天象征着国家的稳定与方向,而“长拱”则表明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敬畏。然而,“东都事已非”则暗示了京城的局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诗人当初的期望大相径庭。
最后,“桑田无一寸,何以奠郊畿”两句,以“桑田”比喻国家的领土,表达了对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的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不禁自问,如何才能稳固边疆,保护国家的领土安全。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也反映了其对个人责任与国家安危紧密相连的认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个人经历与国家局势的反思,深刻地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