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骆仲武

渊明不喜折腰趋,宁作腰笏何易于。

劝农使者鄙丈夫,少年新进安识渠。

下马怒颊虬奋须,指挥星火飞文符。

詈辞愧语每不无,诸公止欲求荐书。

椎斲肌骨寻膏腴,公为一笑怜其愚。

熙朝成法字已孚,坚如金石莫可无。

鞭且勿施安用蒲,三年竟亦无逃逋。

吏民遮道相欢呼,生立丛祠傍佛区。

想当逸气吞江湖,与人恢疏无怨吁。

临邛小子傲乡闾,方乘朱轮呵道衢。

公归西山结茅庐,丹崖绝壁巉空虚。

谁能负弩当道隅,终日与尔为前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送骆仲武》由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展现了官场中不同人物的鲜明性格和态度。

首句“渊明不喜折腰趋,宁作腰笏何易于”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和唐代官员何易于为例,表达了对坚守人格尊严、不阿谀奉承的赞美。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宁愿躬耕自给;何易于则宁愿自己背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木板),也不愿屈从权贵。这两人的例子,象征着诗人对正直人格的推崇。

接着,“劝农使者鄙丈夫,少年新进安识渠”两句,讽刺了那些只知劝农、轻视普通人的官员,以及年轻官员的无知。他们可能只关注农业事务,却忽视了基层百姓的真实需求,也未能理解前辈的经验和智慧。

“下马怒颊虬奋须,指挥星火飞文符”描绘了一位愤怒的官员,他怒气冲冲地命令下属,如同星火般迅速地传递文书。这形象地展示了官员在处理政务时的急躁和权威。

“詈辞愧语每不无,诸公止欲求荐书”指出这些官员在表达时往往粗鲁无礼,甚至使用侮辱性的言辞,而他们真正的目的只是寻求推荐信,以便晋升。这种行为揭示了官场中的功利主义倾向。

“椎斲肌骨寻膏腴,公为一笑怜其愚”进一步批评了官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百姓的福祉。这里将官员比作寻找肥沃土地的农夫,而“公为一笑怜其愚”则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讽刺和无奈。

“熙朝成法字已孚,坚如金石莫可无”强调了朝廷的法规制度的重要性,它们如同金石一般稳固,不可轻易改变或忽视。

“鞭且勿施安用蒲,三年竟亦无逃逋”指出即使官员受到惩罚,也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强调了公正执法的重要性。

最后,“吏民遮道相欢呼,生立丛祠傍佛区”描绘了民众对清廉官员的欢迎和感激之情,他们会在寺庙旁为官员立祠祭祀,表达敬意。

“想当逸气吞江湖,与人恢疏无怨吁”赞扬了官员的豁达和高尚品格,他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胸怀宽广,不会因小事而抱怨。

“临邛小子傲乡闾,方乘朱轮呵道衢”则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傲慢的年轻官员,他们乘坐华丽的车辆,在道路上耀武扬威。

“公归西山结茅庐,丹崖绝壁巉空虚”预示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远离尘嚣,隐居于自然之中,过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

“谁能负弩当道隅,终日与尔为前驱”表达了诗人对真正能为人民谋福利、引领社会进步的官员的渴望和期待。

综上所述,《送骆仲武》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讽刺,展现了官场中的种种现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社会公正的向往。

收录诗词(854)

王庭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周觉民兼简湘西故人

苍山冻云垂欲雪,风吹客衣冷如铁。

忽乘狂醉夜敲门,不畏苦寒来访别。

时朝骑马雪中归,何处皱眉吟雪诗。

若见湘西旧同舍,为余倾廪说相思。

形式: 古风

段居士粟庵

若人胸臆著万卷,始信此庵藏大千。

维摩室中坐狮子,莲花须上集人天。

十方国士从坐起,聚此一粒空中圆。

尔时宝刹现毫端,跳出云门向上关。

痴儿正抱古公案,对面不纳须弥山。

便向粟中寻世界,含元殿里觅长安。

形式: 古风

题周忘机画轴

罗浮飞瀑落九天,尺素倒流三峡泉。

怪底晴窗起风雨,洞庭野色潇湘烟。

平生江山入吾手,况有对坐南昌仙。

不须作此无声画,妙画自以无声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次韵李教授闵雨

赤帷使者朱斑车,重檐飞盖遮日乌。

佛前下马来跪炉,草木焦卷苗欲枯。

我亦本是耕田夫,仅能识字勤须臾。

吟诗闵雨作时无,空劳皱眉捋髭须。

安得年丰鼓不桴,便足饱饭甘樵苏。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