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为汪旭初兄碧双楼论词图

管双自碧,认换羽移宫,谱阑明楚。寸丝细缕。

恁红牙按拍,紫箫合舞。最是传觞倩影,囊云炼雨。

问何去。倚朴学授衣,相系吟处。同调仙吕许。

对定论声腔,准绳词路。翠楼共俎。

寄屯田片玉,梦窗情素。宋格骚风,尽识心辛味苦。

且延伫。等催花、座中挝鼓。

形式:

鉴赏

这首《扫花游·为汪旭初兄碧双楼论词图》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画家吴湖帆所作,以词画结合的形式,展现了词人对音乐与艺术的独特见解。诗人通过对碧双楼中音乐与词韵的描绘,表达了对汪旭初兄才华的赞赏以及对词坛艺术的深情。

"管双自碧,认换羽移宫,谱阑明楚",运用了音乐术语,形象地描述了管乐器的转换和乐谱的清晰,暗示了音乐的高雅与精准。

"寸丝细缕。恁红牙按拍,紫箫合舞",则通过细致入微的比喻,描绘了演奏者技艺的精湛和氛围的和谐。

"最是传觞倩影,囊云炼雨",将饮酒赏乐的情景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添了诗意。

"倚朴学授衣,相系吟处",暗指词人之间的传承与共鸣,以及共同的创作热情。

"同调仙吕许",表明他们共享相同的艺术追求,遵循着高尚的词律标准。

"翠楼共俎,寄屯田片玉,梦窗情素",借典故赞美词作的优美与情感深沉。

"宋格骚风,尽识心辛味苦",表达了对宋词风格和古代文人情怀的理解和欣赏。

最后,"且延伫。等催花、座中挝鼓",以期待花开般的热烈气氛,预示着词坛的繁荣和聚会的欢乐。

整体来看,这首词既是对艺术交流的生动写照,也是对词艺传承与创新的赞美,体现了吴湖帆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词坛的热爱。

收录诗词(555)

吴湖帆(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霓裳中序第一.柬遐翁香岛,和惠词原韵

惊心会破国。满目繁华都换物。多少恩朝怨夕。

伫流水坠花,消声磨色。愁丝万尺。

但恨无、良史词笔。凭阑望、碧云暮合,木末自寥寂。

拚掷。紫骝红勒。漫独对、铜驼溅泣。重经前度翠陌。

劫后余痕,感念谁客。怅怀遥路北。

纵信美、湖山似昔。争如我、年时憔悴,鬓畔渐霜白。

形式:

八六子(其一)为遐翁作罔极图卷,丁亥十月送翁南归志别

傍书镫。黯然相对,依依不尽离情。

道此去、南归辟冷,甚时重见遥期,动人泪零。

回思知己平生。淡结廿年神契,忙看一纸心惊。

怎奈向、茫茫太空罔极,水云多幻,竹松相掩,那堪扰扰玄黄又展,浑浑蛮触频争。

隐禅扃。罗浮散花梦醒。

形式:

疏影.为眉云画梅花便面并赋此解题之

罗浮梦远,且近窗就月,閒缀庭院。

浅淡妆成,还许东风,横斜又恁吹遍。

偎阑一笑迎人久,见道是、幽寒禁惯。

便问春、尽地无言,去也未关愁怨。

应念孤山旧侣,那时鹤,睡里轻与依恋。

不管湖天,水在云流,已自暗教香转。

谁知雪海盈盈树,早乞向、陇头催换。

谩等閒、环佩重来,准拟梦留尘断。

形式:

八六子(其二)叠前韵寄遐翁

对青镫。晚烟寒月,茕茕冷淡无情。

忆雾帐、沈香一缕,药炉愁绪千般,梦回又零。

天教无用书生。艳说莺啼燕语,危言虺走蛇惊。

问甚处、能消太平离乱,雨丝云梦,总成泡影,徒嗟历历兴亡旧事,纷纷缰锁閒事争。

且门扃。休论是非醉醒。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