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杂诗(其四)

天地有常运,阴阳无定端。

夏虫时不永,安睹岁月迁。

嗟我在世中,倏忽已华颠。

何能得仙诀,拾取朝霞餐。

蓬莱去此近,欲往无由缘。

从今弃诸事,尽付悟真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和陶渊明杂诗(其四)》由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与对自然宇宙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仙道的探索。

首句“天地有常运,阴阳无定端”,开篇即揭示了自然界运行的规律性与变化的不确定性,表达了对宇宙秩序与变化的深刻理解。接下来“夏虫时不永,安睹岁月迁”,以夏虫短暂的生命为例,暗示生命的有限与时间的流逝,引人深思。

“嗟我在世中,倏忽已华颠”一句,诗人感叹自己在世间匆匆度日,转眼间已白发苍苍,表达了对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的感慨。紧接着“何能得仙诀,拾取朝霞餐”,表达了诗人对于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渴望,希望能够找到仙家秘诀,吞食朝霞以求得永生。

最后,“蓬莱去此近,欲往无由缘”一句,借传说中的仙境蓬莱,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但又意识到通往彼岸的道路遥远且难以实现。“从今弃诸事,尽付悟真篇”,诗人决定从此放下世俗的纷扰,将心志寄托于探寻真理的篇章之中,寻求心灵的解脱与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宇宙奥秘以及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自我超越与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和陶渊明杂诗(其五)

秦灰未遽冷,于古何所稽。

前行有衢路,往往变岩崖。

我来一问津,感叹伤人怀。

是道在天地,大可六合弥。

诸儒拾煨烬,破裂日愈离。

遂令高世才,放荡莫控羁。

时无洛中叟,此事谅终亏。

形式: 古风

和渊明饮酒(其一)

幽兰在浚谷,众卉没其英。

清风一吹拂,卓然见高情。

万物皆有时,泰至否自倾。

蛰雷声久閟,未必先春鸣。

有酒且欢酌,何用叹此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和渊明连雨独饮

陶翁固贫士,异患犹不干。

公田足种秫,亦且居一官。

我无半亩宅,三旬才九餐。

况多身外忧,有甚饥与寒。

委怀穷櫩下,何以开此颜。

清风飒然至,高歌吾掩关。

形式: 古风

周伯温侍御席上赋

淅淅扇晨飙,涂涂散暝霏。

翳翳繁阴结,凄凄阳卉腓。

开冬感徂物,高会洽音徽。

嘉肴荐文理,芳醑献兰卮。

列坐侍星弁,骈筵簉绯帷。

绮席全当牖,朱帘半隐扉。

已酣亭上酌,复玩轩中奇。

美话既愉心,丽句更流思。

清事古难偶,欢合情所希。

及今不为乐,后兹将待谁。

但乏琼玖报,虚蒙桃李施。

惟祝养生年,黄发以为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