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插槿未成篱,啼莺早已知。
日长春霁后,风暖柳烟宜。
席户门斜掩,渔舟钓直垂。
久将松竹比,宁惧岁寒移。
上药幽前圃,繁花压小枝。
素琴延玩月,清渭酌临池。
守道安疑老,专经数欲奇。
若为裁二鬓,羞向镜中窥。
此诗描绘了一幅早春霁后的田园风光图。开篇“插槿未成篱,啼莺早已知”表明春天到来,鸟儿已经知道并开始歌唱,但篱笆尚未修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又略显凌乱的感觉。“日长春霁后,风暖柳烟宜”则写出春日渐长,雨后的阳光温煦,和风拂过柳树时带来的轻柔氛围。
接下来“席户门斜掩,渔舟钓直垂”形象地描绘了农家门前简陋的木制障碍物和湖面上渔人的船只,此情此景展现出一个宁静平和的小村庄生活。
“久将松竹比,宁惧岁寒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坚韧不拔之物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于时间流逝、季节更迭可能带来的变化的担忧。
“上药幽前圃,繁花压小枝”写的是园中种植了草药,花朵繁盛而枝条却因此显得细弱,这既是对春天生机的赞美,也隐含着自然界中物竞争的哲理。
“素琴延玩月,清渭酌临池”则描绘了一幅夜景,诗人在明亮的月光下弹奏简约无华的古琴,同时细水长流的声音如同清澈的酒,临近池塘,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氛围。
“守道安疑老,专经数欲奇”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的执着追求和对智慧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了对于时间流逝带来的困惑和不安。
最后,“若为裁二鬓,羞向镜中窥”则是一种自嘲之辞,表达了诗人面对岁月更迭,青春不再,对自己的容颜有所保留而又感到羞愧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早春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一种既对自然之美有深刻感受,又对人生境遇有着深沉思考的诗人形象。
不详
曾居越州镜中别业。宪宗元和元年春,在越州作诗送日僧空海归国。有诗集一卷,空海曾携归日本,奏上之。今不存
古貌宛休公,谈真说苦空。
应传六祖后,远化岛夷中。
去岁朝秦阙,今春赴海东。
威仪易旧体,文字冠儒宗。
留学幽微旨,云关护法崇。
凌波无际碍,振锡路何穷。
水宿鸣金磬,云行侍玉童。
承恩见明主,偏沐僧家风。
锦缆扁舟花岸静,玉壶春酒管弦清。
人间几日变桑田,谁识神仙洞里天。
短促虽知有殊异,且须欢醉在生前。
神京背紫陌,缟驷结行辀。
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
寒光向垄没,霜气入松楸。
今日泉台路,非是濯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