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渺西风天地,拂吟袖,出重城。

正秋满名园,松枯石润,竹瘦霜清。

扁舟采菱歌断,但一泓寒碧画桥平。

放眼奇观台上,太行飞入檐楹。主人声利一毫轻。

爱客见高情。便芡剥骊珠,莲分冰茧,酒注金瓶。

风流故家文献,况登高能赋有诸甥。

清露堂前好月,多应喜我留名。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翻译

微风吹过西天大地,轻轻拂过我的衣袖,带我走出繁华的城市。
正值秋季,名园中充满诗意,松树干枯,石头显得湿润,竹子清瘦,霜气清新。
小舟上的采菱歌声渐远,只剩下寒碧的湖面映衬着平静的画桥。
站在台上极目远眺,巍峨的太行山仿佛飞入了屋檐和门窗。
主人对名利看得很淡,热情地款待客人,剥开芡实如骊珠,分食莲子似冰茧,斟酒于金瓶之中。
这里曾是风流家族的文献之地,更何况还有能诗善赋的甥辈们。
清冷的露水洒在堂前,明亮的月光下,他们应该很高兴我能留下名字。

注释

渺:微小,隐约。
吟袖:吟咏时的手臂。
重城:繁华的城市。
名园:著名的园林。
扁舟:小船。
寒碧:寒冷而清澈的湖水。
太行:中国山脉名。
声利:名声与利益。
芡剥骊珠:剥开芡实比喻招待客人。
冰茧:比喻莲子。
诸甥:众多的甥侄辈。
清露:清晨的露水。
喜我留名:因我留下名字而高兴。

鉴赏

这首元代许有壬的《木兰花慢》描绘了一幅秋日园林的宁静画卷。开篇“渺西风天地,拂吟袖,出重城”以西风起兴,诗人独自走出城市,感受到自然的宽广与深沉。接着,“秋满名园”四字点明季节,名园中松树干枯、石头湿润、竹子修长,霜气清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萧瑟的氛围。

“扁舟采菱歌断,但一泓寒碧画桥平”通过扁舟和采菱歌的意象,展现出湖面的宁静与桥梁倒映在碧水中的画面,富有诗意。诗人登上奇观台,远眺太行山如飞鸟般插入屋檐,展现了壮丽的山景。

“主人声利一毫轻。爱客见高情”表达了主人淡泊名利,热情待客的高雅情怀。接下来的“便芡剥骊珠,莲分冰茧,酒注金瓶”描绘了宴饮的场景,用细腻的物象表现了主人对佳肴美酒的珍视和款待之诚。

最后,“风流故家文献,况登高能赋有诸甥”赞美了主人家族的文化底蕴和诗才,而“清露堂前好月,多应喜我留名”则表达了诗人对主人的热情款待和自己在此留下佳作的满足与喜悦。整首词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交织,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和高雅情趣。

收录诗词(441)

许有壬(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 字:可用
  • 籍贯: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1286~1364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次白公岩为寿韵

记青年充赋,曾射策,对严宸。

便暮省朝台,才离管辖,又掌丝纶。

狂愚岂胜时用,幸扁舟归去早知津。

一任无钱使鬼,犹能有笔通神。交游萍水百年身。

襟袂几回分。正雪后花前,江东渭北,嗟我怀人。

澶渊召棠成颂,肯推扬余韵颂庄椿。

老矣甘心伏枥,天衢行看翔麟。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次韵马廷彦山居

羡山人结屋,腰碧涧,面丹崖。

问桂有余香,槐多拥翠,谁种谁栽。

几年力田勤学,是庆源先世有人开。

乐地夏弦春诵,浮云暮省朝台。半生奔走负山斋。

何地不尘埃。叹老病才归,乡邻幸恕,不忍挤排。

白眉故人多事,似东门偏更道贤哉。

但有黄鸡白酒,老夫不倦频来。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次韵薛寿夫见寄

笑予生多癖,非酒病,即书囚。

任世态翻腾,亥讹成豕,沉变为尤。

中条有亭无羔,论三休吾更早宜休。

方外青山故在,镜中白发新收。天风锵佩下琼楼。

心事付东流。向一壑云深,三年梦熟,八表神游。

渊明苦无多语,只高标千古邈难俦。

老子新衔自署,醉乡谈笑封侯。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和杜德常中秋韵

叹流光如水,又分破,一年秋。

柰妒雨痴云,良宵佳节,不遂登楼。

山川满前图画,幸故乡无复有新愁。

风物催成老境,乾坤付与双眸。几年京国苦淹留。

今得赋归休。况天柱峰头,清辉好在,氛翳俱收。

身闲更逢全景,是腰钱骑鹤上扬州。

明日霜天红树,绝胜芦叶汀洲。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