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有感四首(其三)

日夜瞻銮驾,生灵系圣躬。

都门一骑至,血泪万行红。

桂月虚秋殿,梧云吟暮宫。

孤臣重北望,掩袖立西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中秋有感四首(其三)》,由元代诗人傅若金所作。诗中描绘了中秋佳节之际,诗人对国家与君主的深切关怀之情。

首句“日夜瞻銮驾”,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日夜思念,君主的安危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福祉。接着,“生灵系圣躬”一句,强调了君主对于民众的重要性,如同生命的维系一般。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君民一体、国泰民安的深切期盼。

“都门一骑至,血泪万行红”描绘了一幅紧张而悲壮的画面。都门,即京城之门,一骑的到来意味着重大事件的发生,而“血泪万行红”则暗示了这一事件的残酷和悲痛,可能涉及战争、流血或不幸的牺牲。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和对无辜百姓遭遇苦难的同情。

“桂月虚秋殿,梧云吟暮宫”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桂月,指中秋之月,秋殿和暮宫则暗示了季节更替和时间的流逝。桂月虽明,却在空荡荡的宫殿中显得孤独,梧桐树上的云彩在傍晚时分吟唱着哀伤的旋律。这两句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宫廷空寂的感慨。

最后,“孤臣重北望,掩袖立西风”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位忠诚的臣子。面对国家的困境,他只能独自站在西风中,向北方遥望,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忧愁。诗人以自己的形象,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和对君主的忠诚。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收录诗词(300)

傅若金(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 籍贯: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
  • 生卒年:1303—1342

相关古诗词

中秋有感四首(其四)

翠华游幸地,怅望感清尘。

洒竹啼宫女,持弓泣野臣。

金盘残月露,玉座倚星辰。

独有龙鸾气,长令草木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即事(其一)

目断虞渊日,心伤魏阙秋。

霍光元在汉,周勃固安刘。

庙社多佳气,公卿足远猷。

宸居终不改,羁旅莫深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即事(其二)

未有龙庭使,犹严虎卫兵。

云山秋塞远,星月夜楼明。

逆旅多防盗,迁居竞入城。

窃闻定神器,且可慰群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诘陈宗道酒不至淹留高刘诸公坐

酒许今晨至,灯从昨夜花。

遣人听系马,留客过栖鸦。

高适邀同至,刘伶兴转赊。

不成投辖饮,怅望隔风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