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

倾倒天瓢走雨工,海门龙过起腥风。

潇潇午夜鸣山竹,如在春江听打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吕诚的《听雨》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雨中景象与听雨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首句“倾倒天瓢走雨工”,运用比喻手法,将天空比作巨大的瓢,雨水像是被某种力量驱使着倾泻而下,形象地描绘了大雨滂沱的壮观景象。“走雨工”巧妙地将雨水拟人化,赋予其动态感,仿佛雨滴是被某种神秘的力量引导着奔流不息。

次句“海门龙过起腥风”,进一步渲染了雨中的氛围。海门,此处可能是指江海交汇之处,龙过则暗示了一种神秘而又强大的力量。腥风则是雨后海洋特有的气息,这里通过“腥风”的描述,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也暗示了雨后空气中的清新与湿润。

第三句“潇潇午夜鸣山竹”,将听雨的场景从室外转至室内,午夜时分,山竹的鸣声与雨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山竹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来源,也象征着雨声在室内回响的清脆与悠长。

最后一句“如在春江听打篷”,将听雨的感受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春江,指的是春天的江面,打篷则是形容船只在雨中航行时篷布拍打水面的声音。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自己在雨中听雨时,仿佛置身于春江之上,感受着雨滴打在篷布上的节奏,这种体验既具象又抽象,充满了诗意和想象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声、风声、竹声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听雨情境的深刻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65)

吕诚(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更名肃。工诗词。名士咸与之交。家有园林,尝蓄一鹤,复有鹤自来为伍,因筑来鹤亭。邑令聘为训导,不起。有《来鹤亭诗》

  • 字:敬夫
  • 籍贯:昆山

相关古诗词

期友不至

长日閒吟步紫苔,流光转眼熟黄梅。

雄风豪雨将春去,浊垢深泥少客来。

老柘叶稀愁茧瘦,草田水漫厌鹃催。

题诗问讯王文学,怀抱何时一笑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风雨连日闭户默坐怀思可知忽翠涛轩以笋蔬之惠走笔答之

春事都随逝水东,不堪日夜雨兼风。

龙归海浦沈云墨,鸟啄樱桃落子红。

老境讵言诗有债,醉乡谁谓酒无功。

鲑蔬向赖西邻笋,瓷缶时将五尺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集句题水仙图

秋水为神玉为骨,山矾是弟梅是兄。

恍然坐我水仙府,吾与汝曹俱眼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杂诗五首(其一)

三月南江渡,行春属晚晴。

留连花下䑽,酾酒待潮生。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