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北关舟上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联“图书羁旅次,天地有孤舟”,开篇即点明了诗人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处境,孤舟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无助。颔联“砧杵千家月,关河一雁秋”运用了对比手法,千家月下的砧杵声与一雁南飞的秋景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颈联“寒钟疏倦枕,乡梦绕青楼”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寒钟声声,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而乡梦则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寄托于青楼之上,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尾联“两鬓搔蓬短,何为学壮游”则是诗人自我反思的体现,面对岁月的无情与自身的苍老,诗人不禁自问为何还要选择漂泊的生活,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思乡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