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季子墓

旧日明贤地,芳踪不可招。

夜寒申浦月,朝涌海门潮。

草没春无迹,风微骨欲销。

一抔封土在,十字至今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此诗《谒季子墓》由清代诗人赵镕文所作,通过描绘季子墓的景象,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追思与敬仰之情。

首句“旧日明贤地”,点明了墓地曾是贤者之所在,暗含着对先贤的怀念与尊敬。接着,“芳踪不可招”一句,以“芳踪”比喻贤者的足迹或精神,表达出其虽已逝去,但其影响与精神却永存人间,无法被轻易触及或遗忘。

“夜寒申浦月,朝涌海门潮”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墓地周围的自然景象。夜晚的寒冷与月光的柔和形成对比,早晨的潮水涌动则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不息。这样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寓意着贤者的精神如同自然界的永恒力量,持续影响着后世。

“草没春无迹,风微骨欲销”则进一步描绘了墓地的荒凉与时间的流逝。草木覆盖,春色难觅,微风轻拂似乎连骨骸都想要消融。这一场景既是对墓地现状的描述,也是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贤者最终归于尘土的无奈与哀伤。

最后,“一抔封土在,十字至今标”两句,点明了墓地的现状。一抔土象征着对先贤的纪念,十字标记则是对墓地位置的指示。这两句不仅强调了对季子墓的尊重与保护,也寄托了后人对先贤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季子墓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和贤者精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意义、时间流转以及人类精神传承的深思。

收录诗词(1)

赵镕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城古咏

楼台高下入清秋,林木萧萧叶有声。

回首西风几兴废,夕阳古寺是梁城。

吴时风景楚郊原,终古青山对郭门。

舰浦萧条陈郡废,寒鸦数点集孤村。

子城仍是旧时军,雉堞参差锁暮云。

惆怅九原不可作,刘伶坟对杜康坟。

遥塘飒飒响寒芦,觌面双峰近可呼。

独自归云庵外立,一钩新月照前湖。

形式: 古风

二候祠

吹角城头海气寒,古祠下马拜衣冠。

君王卜祚刚三百,伯仲论勋有二难。

鹿走秦原驱哙勃,鲸屠汉狱失彭韩。

延陵门外松楸尽,荞麦茫茫夕照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由桐歧迁城作

卜宅傍虹桥,春光上柳条。

买山邻有道,近市喜无嚣。

子弟堪炫涌,僮奴便采樵。

桐溪祠墓在,来往未为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中市桥观新柳

淡日轻烟禁火前,拂堤千桁缕如烟。

春风不管诗人老,依旧长条似去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