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张景脩的《句(其七)》。诗中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对比手法,旨在表达一种深刻的情感或哲理。
“但令陶令长为主,莫遣灵芸错认伊。” 这两句诗以古代文学中的两个著名人物——陶渊明和灵芸为典故,通过对比和暗示,传达了一种关于身份认同、情感选择或是人生抉择的思考。
陶令,即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归隐田园、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而著称。在诗中,将陶渊明比喻为理想中的主人,意味着追求一种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生活状态。
灵芸,则可能指代的是《汉书·外戚传》中提到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她聪明美丽,善于权谋,最终导致了赵氏姐妹的悲剧命运。在这里,“灵芸”可能象征着那些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陷入复杂情感纠葛的人。
整句诗的意思是:只要能像陶渊明那样坚守自我,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就不必担心会被如灵芸般复杂多变的情感所迷惑,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这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复杂情感世界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