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欲访山中人,未识山中路。
茅屋漏疏林,苍苍但烟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想要探访山中隐士,却因不识山路而感到迷茫的情景。通过简练的语言,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首句“欲访山中人”,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目的——寻找隐居在山中的朋友。这一愿望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然而,接下来的“未识山中路”则揭示了实现这一愿望的困难,暗示了旅程的艰辛与未知。
“茅屋漏疏林,苍苍但烟雾。”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茅屋、疏林、苍茫的烟雾,构成了一幅典型的山中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之美,也暗示了寻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烟雾缭绕,不仅模糊了视线,也仿佛象征着内心的迷惘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探索未知世界时的内心状态,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它不仅是一次山行的记录,更是一种心灵之旅的写照,蕴含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面对未知时的思考与感悟。
不详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幽兰两三花,写在齐纨扇。
寄语女校书,秋来心莫变。
抱叶微沾露,临风响遏云。
偶然鸣木末,非欲使人闻。
落花风不定,终日乱芳尘。
昔醉故园酒,宁知愁暮春。
池分襄汉水,岸夹武陵花。
但得高阳侣,宁须问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