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法薰的作品,名为《拈古十四首(其一)》。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核心理念——心即是佛,无分别心,无执着。诗中通过比喻,将甜瓜和苦瓠的滋味与心境相联系,说明真正的解脱并非来自外在的改变,而是内心的觉悟。
"即心即佛,甜瓜甜彻蒂",强调了内心直接体验到的清净即是佛性,如同甜瓜的甘甜直达根部。"非心非佛,苦瓠苦连根"则进一步指出,去除对心、佛的二元对立观念,才能体验到苦涩的真实,如同苦瓠的苦味源自根部。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三句否定,旨在破除一切概念和束缚,达到超越世俗认知的境地。"斫却月中桂,清光迸海门",通过砍伐象征月亮中的桂树(神话中嫦娥所居,难以触及),喻示去除妄念后,清明之光照亮世间。
最后两句"个里若能开正眼,一毫头上定乾坤",鼓励修行者在内心深处洞察真理,一旦开悟,就能拥有超越一切的力量,掌控自己的命运和宇宙。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禅宗的语言,引导读者体悟到禅修的真谛在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