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岂不爱佳客,畏人践我苔。
西园十日雨,三径不曾开。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西园秋雨中苔藓生长的细腻观察与情感投射。首句“岂不爱佳客,畏人践我苔”,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佳客的渴望与对破坏自然美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破坏行为的反感。接着,“西园十日雨,三径不曾开”描绘了连续多日的秋雨使得西园中的小径难以通行,暗示了自然环境因雨水而变得荒芜,同时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秋雨中的苔藓与荒芜的小径,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破坏自然行为的警惕,蕴含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对佳客的渴望与对苔藓的保护相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守护之心。
不详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浅水难容棹,繁花自作村。
分明幽绝地,不是武陵源。
相去不百里,相思愁万重。
于陵城下泊,梦断五更钟。
旅食正萧条,况别知音者。
空抱流水琴,独立斜阳下。
露冷催砧杵,风高急鼓鼙。
登楼回首处,目断塞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