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戎

远戎深入震中原,为问何人守蓟门。

功业论天初已缪,和亲割地竟难存。

将军不战喜三北,逐客何堪厌七奔。

尚有微诚思献策,千行血泪叩天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远方的战争深入了中原地区,我想请问谁在守卫着蓟门呢?
原本讨论的功业与天命不符,和亲割地的策略终究难以维系。
将军未经历战斗就欣喜于边境的安定,流离失所的人怎能忍受七次奔波?
我心中仍有微弱的忠诚,希望能提出建议,满含千行血泪向天帝申诉。

注释

远戎:远方的战争。
深入:深入到。
震中原:震动整个中原地区。
何人:谁。
守:守卫。
蓟门:古代边关名,这里指代边疆。
功业:功绩。
初已:已经。
缪:错误。
和亲:通过联姻来求和平。
割地:割让土地。
不战喜:未战而欢喜。
三北:泛指北方边境。
逐客:被驱逐的人。
厌:忍受。
七奔:七次逃亡或辗转。
微诚:微小的忠诚。
思献策:思考着献出计策。
血泪:悲愤的眼泪。
叩天阍:敲打天宫的大门,比喻向上天申诉。

鉴赏

这首诗名为《远戎》,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边疆局势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首句“远戎深入震中原”描绘了远方军队深入内地的情景,暗示了战事的紧张和不安。接着,“为问何人守蓟门”提出疑问,表达了对边防将领的担忧。

诗人认为“功业论天初已缪”,意指当前的军事策略和对胜利的期望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暗示了决策上的失误。“和亲割地竟难存”进一步强调了和平政策的脆弱,即使曾经试图通过和亲来换取和平,也无法长久维持。

“将军不战喜三北”批评了某些将领的消极避战态度,他们满足于边境暂时的安宁,而忽视了长期的防御。“逐客何堪厌七奔”则表达了流离失所的人们对于频繁迁移的无奈和悲苦,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最后两句,“尚有微诚思献策,千行血泪叩天阍”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仍怀有一丝忠诚,希望能向朝廷献上良策,但内心充满悲痛,仿佛带着千行泪水直接向天帝申诉。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閒居

閒居岂无事,一动百艰难。

水为斋僧惜,花因供佛残。

喜闻多死士,厌话小长安。

香火同缘客,饥肠先永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饮酒

与君厌苦洛阳尘,望断今朝那得亲。

为问红旗白马客,何如左蔗右螯人。

醉来无意诛谗鬼,醒后倾身事曲神。

辜负景钟勋业志,杜康庙里作功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依韵和张姑夫主簿

即今时节总堪悲,寒食仍多雨意垂。

几处垄头飘断纸,谁家碑额仆盘螭。

江湖鱼糁聊为客,儿女来团难疗饥。

即见胡尘都扫尽,张公诗思更温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依韵和卲太子文兄八月总章朝归长句

东皇受箓增嘉运,晓坐明堂夜拜章。

玉烛千年承瑞露,金龙万国镇青霜。

风来紫极箫声静,人在丹台佩影凉。

与子飘零逢盛旦,独无藻思颂瑶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