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温柔乡里怪天明。奈树上、有啼莺。鸳帐莫须惊。

交玉臂、怜欢有情。

绿云压枕,海棠春色,同梦又同醒。起听卷帘声。

问红日、三竿未曾。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鉴赏

这首《太常引》描绘了一幅温柔乡中的梦幻场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画面感。

“温柔乡里怪天明”,开篇便以一种意外和好奇的口吻,描述了主人公在温柔乡中沉醉,直到天明时分才惊讶地发现现实的来临。这种反差,既体现了主人公沉浸于美好梦境中的状态,也暗示了其对现实的逃避或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奈树上、有啼莺”,接着以“啼莺”这一自然界的声响,打破了宁静的氛围,增加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莺鸟的啼鸣,不仅唤醒了主人公的意识,也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泼。

“鸳帐莫须惊”,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呵护与珍惜。鸳鸯象征着爱情与和谐,这里强调的是不要轻易打破这份宁静与和谐,体现了对爱情的尊重与珍视。

“交玉臂、怜欢有情”,进一步描绘了两人之间的亲密与深情。通过“玉臂”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两人身体接触的美好,而“怜欢有情”则直接表达了对对方的深情与怜爱。

“绿云压枕,海棠春色,同梦又同醒”,这几句诗将场景推向了高潮。绿云形容女子的秀发,海棠春色则是对美好春景的描绘,两者共同营造出一幅温馨浪漫的画面。同时,“同梦又同醒”巧妙地将梦境与现实联系起来,表达了两人共享梦境与现实的深刻情感体验。

“起听卷帘声,问红日、三竿未曾”,最后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从梦中醒来,听到卷帘声,询问时间的情景。这里的“红日三竿”不仅指出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主人公在享受美好时光的同时,对时间的敏感与珍惜。

整体而言,《太常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温柔乡中一段深情美好的爱情故事,以及主人公对这份情感的珍视与向往。

收录诗词(372)

陆求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凤凰台上忆吹箫

店月催鸡,桥霜送客,半肩行李随身。

正残星欲没,斜汉将沦。

但好暗中结伴,认尔我、总则非真。

长涂里,迎人起雾,拂马生云。酸辛。

崎岖寻路,便好梦还家,也自无因。

看东方初白,却似斜曛。

回首长亭短驿,都只有、烟霭纷纷。

朝光启,鸦丁几点,飞出孤村。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千秋岁引

隐雾孤城,兼天远水,一抹微云秋色里。

红缨鹗随猎马返,黄芦雁触渔舟起。

满江枫,几村柳,鸟归矣。陇上牧童行迤逦。

田畔老农歌欢喜。共指馀霞散成绮。

开门细看山万叠,登楼忽忆人千里。

坐胡床,吹横笛,徐烹鲤。

形式: 词牌: 千秋岁引

千年调

终日恋迷途,见夕阳将下。

便欲暂停行色,酒舍潇洒。

邮亭未到,难解金鞍,乱山丛里,共征夫、催瘦马。

鞭梢四指,暝色生寒野。几处萧寺寂寂,暮鼓将打。

昏鸦古朩,此景真如画。向溪畔人家,坐销良夜。

形式: 词牌: 千年调

丑奴儿

丛丛水树南村外,望眼迷离。新月来时。

画得仙娥半额眉。翩跹红袖香风细,笑语声低。

纨扇初持。教卷珠帘放燕儿。

形式: 词牌: 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