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三吾的《湘南杂咏三首(其三)》,主要描绘了于阗和洮阳地区的历史事件。首句“于阗几载洮阳上”暗示了两地可能经历了长期的战乱或变迁。接下来,“临难方图籍寇兵”表达了在面临困境时,人们才开始筹划抵御外敌。
“但说调鹰饥可食,宁知养虎患非轻”运用比喻,指出人们只关注眼前的小利,忽视了潜在的危险,即养虎为患的道理。诗人警告说,敌人一旦壮大,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涂穷反噬三湘地”,意味着敌人可能会反攻,威胁到湘南地区。
“风靡长驱八桂城”进一步描绘了敌人的强大攻势,暗示局势危急。“常武不歌天亦老”借用典故,表达即使在这样的艰难时刻,也不能放弃抵抗,因为战争是永恒的主题,即使天也会因之而显得苍老。
最后一句“琵琶又作过船声”以音乐作结,可能是借琵琶声暗指战争的残酷与无奈,也可能象征着历史的轮回,战争的旋律似乎从未停止,如同船只过江,悲凉而深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和生动的比喻,揭示了战争的复杂性,警示人们要警惕潜在的危机,保持警觉和坚韧的抵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