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湘口》,是明代诗人祁顺所作。诗中描绘了在湘口这个地点,诗人于端午节之际,面对汨罗江,感慨万千,悼念屈原的情景。
“湘口逢重五,凄然吊汨罗。” 开篇点题,端午佳节,诗人来到湘口,面对汨罗江,心中涌起悲凉之情,对屈原进行哀悼。端午节与屈原有着密切的联系,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正是端午节,因此每逢此日,人们都会怀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忠魂无处问,风雨撼江波。” 后两句进一步深化情感。诗人感叹屈原的忠魂已无处寻觅,只能在风雨交加中,江水动荡的景象中寄托哀思。风雨象征着外界的动荡和内心的激荡,江波则寓意着历史的波澜壮阔以及屈原精神的永恒流传。
整首诗通过描写端午节在湘口悼念屈原的情景,表达了对屈原忠贞不渝精神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沉思考。诗中的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