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六首(其十四)

释迦弥勒,犹是他奴。临济德山,是何草芥。

向上一路,荆棘成林。更欲翻身,堕崖落堑。

总不动著,当处活埋。生机临时,翻成乱统。

穿耳胡僧葱岭去,夜行踏雪马蹄轻。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汇和形象,展现了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与独特理解。首先,“释迦弥勒,犹是他奴”一句,运用了佛教中释迦牟尼佛与弥勒佛的典故,暗喻修行者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即使面对佛陀这样的高僧大德,也依然需要不断自我探索与超越,不能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着谦卑与求知的态度。

“临济德山,是何草芥”则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艰难与挑战,将临济宗与德山宗的禅师们比作微不足道的草芥,意在说明即便是最杰出的禅师,在修行的道路上也如同草芥般渺小,需要不断地努力与精进。

“向上一路,荆棘成林”描绘了修行之路的坎坷与险峻,荆棘象征着修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障碍,比喻修行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考验。

“更欲翻身,堕崖落堑”则警示修行者,如果在修行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会陷入更深的困境,甚至失去自我,坠入深渊。

“总不动著,当处活埋”强调了修行者在面对诱惑与挑战时,应保持坚定与清醒,不被外界所动,否则可能会在看似平静的地方,实际上已经陷入了自我束缚与停滞的状态。

“生机临时,翻成乱统”提醒修行者,虽然在关键时刻可能会找到生机,但若处理不当,也可能导致混乱与失控。

最后,“穿耳胡僧葱岭去,夜行踏雪马蹄轻”以生动的场景结束全诗,描述了一位僧人穿越葱岭(葱岭是中国古代对天山山脉的称呼),在夜晚踏雪而行,马蹄声轻快,象征着修行者在克服重重困难后,心灵得到净化与自由,步伐变得轻盈,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深刻地揭示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与自我超越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困惑以及最终可能达到的精神自由与解脱。

收录诗词(53)

释士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十六首(其十五)

悬泉千尺泻龙湫,一叶萧萧万木秋。

坐看孤云行看月,更无佛法挂心头。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十六首(其十六)

晷运推移无不动,日南长至几曾迁。

应时纳祜无他事,依旧三门开两边。

三门开两边,一句具三玄。

今古应无坠,分明在目前。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偈十六首(其十七)

孔明庙前有古柏,枝如青铜根如石。

苍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但见年年是好年,岂知日日是好日。

小树子,傍山栽,花从叶里开。

枝高攀不得,罗袖拂将来。

形式: 偈颂

偈十六首(其十八)

尘融法界,念尽毗卢。

咫尺跨于大千,刹那超于三世。

过去诸如来秤锤落井,现在诸菩萨塞壑填沟。

未来修学人,如麻似粟。

回头拾得新罗箭,自是诸人不丈夫。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