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四首(其一)

翠云缺处,有花光红沁。青玉重门锁芳讯。

更经坛、日静药径烟深,流水里、依约棋声人影。

瀛洲携俊侣,暂探仙源,多恐秦人笑相问。

酒后俯危栏,香絮濛濛,蓦云外、玉笙吹醒。

恁窣地、东风妒缃桃,又添得人间,素尘一寸。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鉴赏

这首《洞仙歌》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园林的景象。开篇“翠云缺处,有花光红沁”,以“翠云”形容绿树葱郁,以“花光红沁”描绘花朵在阳光下透出的鲜艳色彩,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接着,“青玉重门锁芳讯”一句,通过“青玉重门”这一形象,不仅描绘了园林的入口,也暗示了园内的幽静与神秘。“更经坛、日静药径烟深,流水里、依约棋声人影”,进一步渲染了园内的静谧氛围,药径烟深,流水潺潺,棋声人影,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瀛洲携俊侣,暂探仙源,多恐秦人笑相问”,这里借用神话传说中的瀛洲和秦人,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担心自己的行为会被外界误解或嘲笑。

“酒后俯危栏,香絮濛濛,蓦云外、玉笙吹醒”,酒后的诗人站在高高的栏杆旁,看着漫天飘落的香絮,突然间,远处传来悠扬的玉笙声,仿佛将他从沉思中唤醒,增添了几分浪漫与神秘的气息。

最后,“恁窣地、东风妒缃桃,又添得人间,素尘一寸”,东风嫉妒着缃桃的美丽,使得花瓣飘落,为人间增添了一抹素雅的尘埃。这句话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洞仙歌》通过对园林春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友情、时光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四首(其二)

湖光千尺,接翠楼天半。杨柳疏疏映窗扇。

蓦回栏、低亚钗影才分,刚省识、花里卷帘人面。

横塘曾几过,道是无情,怎得含娇递饧眼。

浅笑不禁痴,略要回身,又压臂、羞抬双钏。

镇罗袖、长垂几生修,羡一抹疏红,夕阳珊槛。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四首(其三)

春来踪迹,正殢花慵酒。客里闲情恁拖逗。

记黄昏、门巷三月初三,刚恰似、杨柳藏鸦时候。

销魂谁见得。背解罗襦,烛影金钗鬓边溜。

人定翠帱香,小枕单衫,偏称得、个侬消瘦。

听帘外、东风又三更,愿人共梨花,一春厮守。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四首(其四)

旧游如梦,又坠鞭扶路,烂漫江湖暂归去。

认春申、城郭杨柳溟濛,刚恰是、帘幕家家梅雨。

金尊停几日。重问当筵,到处流莺换前度。

花里小分楼,屏格玲珑,还浅试、春葱弦柱。

问曲里、潇潇几时休。记檀板银灯,那回情绪。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台城路六首(其一)

碧阴悄悄重溪侧,嘶春玉騧来又。

山角芜青,畦棱絮白,顿失乱红吹绣。

流莺去后,剩燕子泥墙,清明厮守。

记取门前,一枝曾罥翠钗溜。

人生容易感旧,叠东风万恨,都付丝柳。

流水香消,题诗人老,泪满当年罗袖。花还怨否。

看名十倾城,总难回首。一例将愁,夕阳芳草瘦。

形式: 词牌: 齐天乐